鲁迅先生对“悲剧”曾有过这样的诠释——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且是永远的生活。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选自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关于“汉乐府”关于“汉乐府”“汉乐府”原来是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叙事性强,出现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汉代乐府民歌,多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乐府诗歌想象大胆奇特,也继承、发展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作品:《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东门行》、《十五从军征》、《战城南》、《上邪》、《江南可采莲》等。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疏通文中重点字词,掌握字形字音。2、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故事情节发展。公姥伶俜腰襦葳蕤聘礼磐石拊掌否泰赍钱踯躅冥冥摧藏奄奄仕宦纨素窈窕鲑珍玳瑁mŭpīngrúwēiruípìnpánfŭpĭjīzhízhúmíngzàngyănhuanwányǎotiǎoxiédàimào情节结构一、比兴开头(1)(引子)二、兰芝被休(2-6)(开端)三、夫妻誓别(7-12)(发展)四、刘兄逼嫁(13-21)(发展)五、双双殉情(22-32)(高潮)六、魂化鸳鸯(33)(尾声)◎艺术手法赏析▲赋—铺陈排比1、纵的铺排:开头—2、横的铺排:打扮—3、太守迎娶排场:▲比—比喻:“磐石”“蒲苇”—▲开头与结尾开头—起兴美禽失偶—夫妻分离激发想象—引出故事尾声—幻化鸳鸯双飞—恩爱相守寄托愿望—真情告诫《诗经》的现实主义《楚辞》的浪漫主义互文。多才多艺有教养。从容镇定,外柔内刚。反衬。轻物重情,突出身价,强化悲剧。兰芝对爱情的坚贞、执着和期望。▲人物形象刘兰芝—善良温顺勤劳聪慧有教养不卑不亢果敢叛逆勇于反抗轻荣华忠于爱情外柔内刚焦仲卿忍辱负重消极反抗忠于爱情走向叛逆焦母蛮横无理独断专行封建家长制和礼教的代表。刘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典型的市侩形象《礼记•本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本自无教训,举动自专由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见异思迁,逼走兰芝嫉妒心理,恋子情结有个性,有主见,无奴性汉朝统治者为巩固新生的封建制度,通过独尊儒术,将诸子百家之一的儒学改造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礼法制度。董仲舒制定的“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将权力一级级集中于君王的手中,而女性却成为社会的最底层,“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成为婚姻生活的至上权威。焦仲卿和刘兰芝看似受到的是焦母和刘兄的逼迫,但实际上他们对抗的是背后的整个封建礼法制度,所以俩人双双殉情的结局,无疑是对封建社会扼杀人性的血泪控诉。焦刘二人的爱情悲剧的必然性造成焦刘夫妻婚姻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思想意义:本诗通过刘焦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焦忠贞不渝的爱情与反抗精神。追求爱情,可以理解。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逃避现实,不可原谅。死都不怕,难道还怕活吗?!相关链接相关链接XIANGGUANLIANJIEXIANGGUANLIANJIE汉时,社会不看重妇女的贞节问题,女人丧偶或离婚仍可再嫁。西汉司马相如就娶了守寡的卓文君。蔡文姬就嫁过多次。史书记载汉景帝也把有过婚史的王氏立为皇后。汉代,婚姻重视门第。刘兰芝被休回娘家只十多天,县令、太守就相继为儿子说婚。说明刘兰芝的貌美德高,同时也见当时的婚俗。县令、太守为子求婚,于刘家有择门第的意思,家人是为一己私利,寡妇不嫁反而受到种种欺凌。刘兰芝被兄长逼嫁投身清池,是当时不少寡妇悲惨命运的反映。终老不复取箱帘六七十府吏见丁宁摧藏马悲哀蒲苇纫如丝通“娶”,娶妻。通“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叮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