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多重效应的战略意义时间:2010年10月18日16时15分来源:求是理论网作者:马相东字号:『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我要评论继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颁布实施以来,2010年7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印发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足见我国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高度重视。传统观点认为,“旅游就是吃喝玩乐”,“旅游业不过低端服务产业、发展潜力不大”。其实不然,旅游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第一大产业。一些国家纷纷提出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引领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如日本政府2003年确立“观光立国”战略,举全国之力,促观光立国。又如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3月签署《2009年旅游促进法》,大力发展旅游业。在我国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国内需求不足、就业形势严峻、环境污染加剧、以及西方媒体报道失真等因素制约下,需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外交效应等方面的战略意义。一、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我国经济发展和扩大社会就业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最大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旅游业就已经超过汽车和石油等传统产业,成为世界经济中的第一大产业。现代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已经明显地突破了传统旅游业的范围,广泛涉及并交叉渗透到29个相关经济部门,直接和间接影响109个细分行业,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显著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研究表明,旅游业每增加1单位附加值,可带动相关产业(观光产业)增加4.3单位附加值。21世纪以来,旅游业和观光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及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和主要贡献者,而且潜力巨大。2001—2009年期间,旅游创汇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年均达到37.7%,旅游和观光经济占我国GDP比重则年均达到10.1%,预计我国旅游业经济2011—2020期间真实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0.4%、增长速度将位居全球第一。与此同时,旅游业就业不仅具有容量大、门槛低、劳动密集等特征,能够在酒店、旅馆、娱乐场所、自然景区和文化遗址等地为非熟练或半熟练工人提供诸多就业岗位,而且具有较强的就业带动效应。UNWTO的研究也表明,旅游从业者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可带动相关行业增加4.2个就业机会。当前,旅游业和观光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吸纳就业量最大的产业之一,特别是在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妇女、农民工、下岗职工和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者等特定人群的就业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十年内将会为我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2001—2009年期间,我国观光产业的就业人数全国占比则年均达到7.5%;预计到2020年将提高到10.7%。因此,通过加快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发展,有效拉动我国经济增长,而且能够为相关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缓解我国未来几年就业高峰期的就业压力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二、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培育我国新的消费商机和拉动内需增长旅游消费是集衣、食、住、行、游、购和娱于一体的综合性消费活动,能够带动国民收入成倍扩大。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测算,在发达国家,旅游消费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工业产值和国民收入可分别增加2.7个和1.4个单位;旅游消费在发展中国家所起的作用更加显著,相关数据分别为3.7倍和2.7倍。经合组织分析家发现,旅游消费涉及和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和领域,不仅涉及到运输、餐饮、住宿、通信和商业等传统行业,也渗透到国际金融、仓储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会展博览、甚至航空航天等新型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具有无穷无尽的发展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消费是可以创造出来的。正像美国洛杉矶和奥兰多的迪士尼乐园创造了一个旅游的大市场、创造出无数的消费商机一样,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创造出了无限消费商机,据相关研究,世博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全国的各行业的综合拉动效应乘数大概是4倍到5倍(总投资约3000亿,将产生12000亿到15000亿的经济效益)。世界旅游发展历史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将进入大众旅游消费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我国人均GDP为3267美元、首次超过3000美元,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