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党委书记如何写述职报告领导干部的述职报告是述职者向组织、领导和群众汇报自己职责完成情况的一种文字材料。述职报告写得怎么样,不仅能直接影响组织、领导和群众对述职者工作情况的了解、掌握和评价,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领导干部的综合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个性特点。因此每个述职者都要认真把自己的述职报告写好。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工作没少干,述职报告写的也不短,可是听来听去,看来看去,就是理不出个头绪来,很难通过述职报告对他的工作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评价。从近年来一些县(市、区)委书记的述职报告看,在写法上大都存在一些毛病。这些毛病如果克服和纠正了,县(市、区)委书记述职报告的质量一定会大大提高。一、一些看法一些县(市、区)委书记述职报告在写法上存在的毛病主要有:(一)没有很好地围绕自己的职责完成情况来陈述,把个人述职报告写成了像一个县(市、区)的“工作报告”或“工作总结”或“工作汇报”或“经验介绍”。在述职报告中,过多地讲“我们这个县(市、区)”或“我们这个班子”如何如何,而自己的情况却很少反映出来。有的甚至把自己置之局外,竟不用“我”这个第一人称。令人看不出“我”到底做了些什么,怎样做的,在自己主管的工作中起了多大作用,取得了哪些成绩,自己与领导集体是什么关系,所在地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与自己有何关系,在述职报告中形成的“我”的图像不清晰。(二)没有很好地分清个人实绩与群体实绩,把集体的成绩全部记在“个人功劳薄”上。在述职报告中,大都自我感觉良好。列了不少数据成绩,好像都是自己干的。把自己所在地方取得的成绩全部记在个人名下,好像自己“包打天下”,领导班子是个摆设。忘记了一个地方、一项工作取得的成绩,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1页共4页(三)重视已取得的成绩,忽视存在的问题。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不管哪个地方哪个人都有好的方面和不足。一个干部已取得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可是制约他取得新成绩和发挥更大作用的可能是存在的问题。看一个地方一个干部的主流是对的,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述职报告能罗列的成绩都罗列了,但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却讲得不够或不讲。对自身问题的揭露,用词大都语焉不详,概括抽象。有的在述职报告最后讲“当前工作思路”、“今后工作设想”、“今后打算”、“下步目标”等讲得过多,冲淡了主题。(四)在文风和格式上千篇一律,缺乏个性色彩。在述职报告中,部分词句干瘪晦涩,成绩数据多,概念多,反映述职者在工作中活动作用表现的情况少。二、几点建议怎样克服和纠正上述毛病呢。我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要围绕“职责”二字,突出一个“我”宇。必须明确是“我”述职,就要述自己。“我”的述职报告就要根据《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的规定,紧紧地围绕“我”的职责来陈述“我”如何履行职责的情况,不要离题。要把“我”在某个时期内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和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陈述报告出来。切忌把个人的述职报告写成一个地方的“工作报告”或“工作总结”或“工作汇报”或“经验介绍”。述职报告中突出“我”的目的,是为了让组织、领导和群众了解“我”,更好地监督和评价“我”。(二)要摆正“我”在领导班子集体中的位置,不要把集体的效能全部变成“个人功劳”。县(市、区)委书记在县(市、区)委班子中居于核心地位,担负着总揽全局抓大事、领导全面工作的重任,在政治导向、工作决策、协调、调研、检查、督促、用干部、发挥班子功能合力、勤政廉政、树榜样、抓稳定等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是县(市、区)委的决策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地方党委都是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这种体制,决定了干部个人工作实绩与集体的工作业绩紧密相连,尤其是党委一把手,基本上都是在参与集体第2页共4页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的。一个地方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既是主管或分管领导个人忠于职守、勤奋工作的结果,也是领导班子整体配合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在述职时,必须摆正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搞清楚自己在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