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鹤壁七中丁琳●教学内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意义,万隆会议等基础知识。二、能力目标: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比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形成历史概念,养成历史学习的思维能力和方法。三、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截然不同,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起来了。2、新中国成立初期,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开拓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3、感受周恩来外交政策中的智慧和魅力,体会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中包含的宽容、谦虚、诚恳,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万隆会议●教学难点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期国内外的复杂形势。2、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情景创设、分组讨论、讲解法、比较法。●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学会从中提取有效知识点,并进行归纳整理。2、指导学生总结问题,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周恩来在外交上的贡献等。教给学生根据时间、人物、内容等思路组织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3、提供相关材料、图片、影视资料等,训练学生掌握从各类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投影显示]“屈辱的回忆”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近代史上中国政府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根据投影显示的图片回答,分别是签定《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图片显示“清政府和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教师提问:通过观看图片,我们能得出什么历史认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图片显示答案:1.近代中国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导致外交充满屈辱和失败2.落后就会挨打3.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教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请大家把课本打开道76页”。[板书]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定教师: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摆脱旧中国屈辱的外交状态,我们在建国之初即制定了与旧中国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我们来看一段材料:图片显示:“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的引文”。教师: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愿意同任何外国建立外交关系,但是必须是愿意遵守哪些原则呢?学生: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设问:请大家思考“思考: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呢?”学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教师:开国大典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我们的国家获得独立,所以我们拥有自己的自主权力,我们愿意和所有国家发展和平的外交关系,大家思考一下,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核心是那几个关键词呢?学生:我国外交政策的核心:独立、自主、和平。教师:我们可以看出,同旧中国屈辱的外交相比,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体现了我们独立、自主的全新形象和坚持和平的友好态度。[板书]2.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成就教师: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制定了正确的外交政策,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建国的第一年中,就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投影显示新中国同苏联等17国建交的图片。设问:我们来看一下同中国建交的这17个国家中间,是大国居多,还是小国居多学生:小国居多,只有苏联是大国。教师:我们就可以知道当时我们外交上的朋友和伙伴大多数都是小朋友们。设问:这17个国家中间,是社会主义国家居多,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居多?学生:社会主义国家居多。教师:那么,当时哪个国家首先同我们建交的?学生:苏联。图片显示:苏联同中国建交、毛主席访问苏联、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联系“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对中国的援助。设问: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和我们建交,那么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是什么态度呢?学生:对中国是敌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