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探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1——12册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中指出:1、2年级认识汉字1600——1800个左右。可见二分之一强的识字任务都要在第一学段完成。教材编排的目的明显强调学生一二年级大量识字,争取在儿童语言能力的黄金期尽早进入阅读的自觉状态。由此不难看出,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应以识字为教学重点。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石,它对于学生日后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低年级识字教学能否有效地进行,是每位低年级教师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可见,识字教学决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认识汉字,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识字的乐趣、方法和习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静态的汉字鲜活起来,丰满起来,使识字具有一种魅力,一种生命力。实验教材在编写时,把汉字系统作为一个极其丰富的精神家园,为儿童营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多彩世界。关注汉字、汉语的基本领域和现象,力求构建丰富多彩的识字载体,注重识字方法与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多样化和识字过程的个性化。教材中设置了集中识字、随文识字、字理识字、韵语识字、字谜识字等,使之发挥优势,彼此交融。几年来,我校在识字教学方法与策略上做了如下尝试:一、“趣”字当头,努力挖掘识字过程中的趣味性。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单调冗长的识字过程中,简单、机械、枯燥的教法,很容易产生疲劳,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注意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和愿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对汉字识记的能力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编故事、创编歌诀,猜谜语识字都是不错的识字方法。以熟字带生字,通过“加一加”或“减一减”的方式编歌诀识字,是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如口加玉就念“国”,王加里还念“理”。二、突出汉字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化难为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薄弱、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易受感性形象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教材的实际需要出发,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在低年级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和情境制作的课件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古诗《舟夜书所见》的诗句理解:在舒缓的古筝曲中,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符合古诗意境、描画景色的Flash动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领略无月的夜晚,如豆的灯光映在水面,微风吹过,一点灯光星星点点散开的景色,不仅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准备。2、运用字理识字,提高识字质量。汉字是集音、形、义为一体的方块字,有其独特的构造方法,具有图画性、表意性的特点,奥妙无穷。“字理识字法”就挖掘了汉字这些固有的趣味因素,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特点。例如:在进行“舟”、“贝”、“虾”、“羽”等象形字教学时,教师分别出示它们的甲骨文、小篆、楷书字体,形象地展示这些字的演变过程。3、动作演示识字,体现直观性。直观性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一条重要原则,早在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便从理论上论证了直观性教学,并认为直观性是教学的一条金科玉律,认为“只要有可能,应该用感觉去接受一切东西。”例如在讲“捡”字这样的表动作的生字时,请学生捡起地上的一本书。“捡”要用手,所以学生会很容易记住这个字的偏旁。三、关注年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我们的教育活动集中指向未成熟的个体,把发展学生主体性作为教育活动的最高目的。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主体性选择,可以对不认同的教学进行排斥,采用不听讲、小动作、打瞌睡等方式,也可以对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集中注意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儿童的年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1、创设情境,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再现画中景,体现画中情,使同学们在美的景物中,在感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