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留守学生现状及教育对策兴平市十一建学校张金涛713100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留守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可塑性强,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生活现实中留守学生既有正面的积极表现,但也有和存在消极的问题,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农村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新农村的建设。一、留守学生的现状1.监护现状令人担忧,目前留守学生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隔代监护,即有祖辈抚养监护,主要特点是溺爱,一味的呵护孩子。二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抚养监护,其特点是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他们对学生教育的尺度难以把握,特别是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过多的迁就,容易养成学生任性的心理行为。这种现状使留守学生的父母关爱缺失,引起学生严重的“情感饥饿”。2.留守学生的不良现象留守学生有很多不良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情感冷淡,缺乏爱心。和同学交往的主动性不强,不太关心其他同学。(2)生活铺张,不懂节俭。消费不受限制,盲目追求时尚,钱不够花张口就要,没有勤俭节约的意识,缺乏正确的消费理念。(3)我行我素,不受管束;往往置校级班规于不顾,纪律观念较差,不服从老师特别是班干部的管理。(4)性格偏激,容易激动。在学习和生活中易和同学和老师发生矛盾,往往有过激行为产生,不考虑后果。(5)有挫折感,自信心弱。在学习和生活中对自己没有信心,不能够把握机会,对自己的要求太低,因而容易失去学习和进步的机会。(6)行为怪僻,行动不计后果。性格怪异,往往有偏激行为,有顶风违纪现象,做事随意性较大,不考虑产生的后果。3.原因分析(1)留守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明辨是非能力比较欠缺,好的行为习惯尚未养成,离开了父母的管束,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往往我行我素,便表现出自由散漫的特征,加上他们好奇心比较强,容易受不良现象的诱惑。加上社会上个别闲散人员容易利用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拉拢和引诱,使他们容易误入歧途。(2)留守学生难以得到父母关爱,却渴望温情,他们渴望从老师和同学们身上得到温暖和关爱,而现实的教育中又很难满足他们的要求,或者是忽视了他们的需要,特别是当他们需要帮助时没有得到及时的关注,因而产生不健康的心理,为得到温情可能不择手段,或得不到温情后漠视人情甚至发展为仇视人情。(3)家长的态度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有些留守学生的家长并不图孩子在校学习怎样,而仅仅把学校当成“托儿所”,只为自己减轻负担,对孩子在校的学习和表现情况漠不关心,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对学校工作不予理解和配合,从不主动与老师沟通,特别是当学生出现问题是不积极配合,推三阻四,甚至不理不睬,使学校教育非常被动,往往失去教育的最佳时机,这样更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气。(4)留守学生往往有一定的流动性,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在他们的教育问题上缺乏具体的方法和措施,往往疏于管理,因而存在一定的偏差,使教育的针对性不强,从而缺乏实效性。(5)不良的社会环境和舆论导向对农村留守学生影响较大。目前由于一定的原因,社会上仍有辍学现象,这些人往往对留守学生有一定的吸引作用,有些甚至向往他们的生活,因此容易产生逃学现象。另外,新的读书无用论对这些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6)委托监护人的责任心和教育方式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他们往往只管学生的吃和住,对于他们在校的表现情况不闻不问或漠不关心,或只起传话筒的作用,没有发挥教育的功能。二、留守学生的教育对策从当前来看,要破解留守学生教育之难题,家长、学校、社会一个也不能少。但对留守学生而言,学校教育的作用会大于其他一般学生,我认为学校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从校园环境上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氛围。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灵魂的归宿与寄托。对于留守学生来说,他们课余生活分配在学习方面往往比较少,因此使他们的注意力迁移非常重要,建设“书香校园”容易使他们找到灵魂的依傍,弥补他们内心缺失的爱。为此,学校要发挥阅览室和图书馆的作用,为他们提供阅读的条件。举办各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