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厅厅长述职报告衷心感谢省人大常委会对财政工作和我本人的关心和支持。根据有关要求,现将我任职以来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况作一汇报,请予评议。自1998年6月担任省财政厅厅长以来,我与厅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团结带领干部职工,深入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执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贯彻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较好地完成了财政工作任务。1998—2001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由352.39亿元增加到573.18亿元,年均增长27.54%;全省财政支出由487.82亿元增加到753.18亿元,年均增长24.26%。今年上半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8.34亿元,同比增长24.77%,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一、转变观念,调整思路,积极支持经济发展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是应尽职责。但1998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断发生复杂变化,财政怎样支持经济才能适应形势需要,却是个新课题,也是我任职以来一直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重要问题。(一)跟踪形势和政策变化,主动研究采取对策。跟上形势发展变化,是财政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保证。几乎每个月,我都召集有关处室,对财政经济形势进行动态分析,既从财政看经济,也从经济看财政,从中总结规律、掌握变化、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措施。同时,我任职以来,正赶上中央积极财政政策等一系列重大政策集中出台。对于中央政策,我比较注重吃透精神,结合实际,抓紧行动。为积极争取并用好中央国债资金,我本人积极参与项目论证、资金争取、用款管理等工作,多次跑北京、下基层、到现场,尽自己的职责义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截止目前,全省共争取中央国债资金110.65亿元。这笔资金对于拉动内需、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我省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深入分析形势和研究政策的基础上,注意及时更新和明确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比如,面对所得税分享改革后的新形势,去年我们研究提出了“突出结构调整一个中心、发挥国有资产和农业资源两个第1页共8页优势,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第三产业四个薄弱环节”的财源建设思路,并认真组织实施,推动全省财源建设的再次兴起,实现财政增收与经济增长“双赢”。(二)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积极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我联系实际,对财政如何支持先进生产力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并与党组的同志一起,研究改进我们的工作。一方面,调整支持方向,改变过去平均用力的作法,集中资金重点支持科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先进生产力;另一方面,转变支持方式,改变过去直接投入的作法,采取财政贴息、担保、建立风险基金等间接支持方式,吸附、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先进生产力的投入。对于上述两方面的结合,我们在实践中探索了多种实现形式。比如,连续几年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进行贷款贴息,仅2001年,省财政就通过6000万元的贴息资金,吸引了31.4亿元的银行贷款,扶持了136个高新技术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努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我感到,搞市场经济,越来越需要重点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定位”问题。从财政角度看,过去支出范围不清、包揽过多的问题较为突出。据此并结合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我在几年前就提出,财政要有进有退,不但财政资金投入的方向和重点要突出,而且财政政策也要有所选择。财政的建设性资金重点进入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非竞争性领域,促进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财政政策主要着眼于宏观领域,促进公平竞争,发挥调控作用。应该说,这几年还是有一定成效的。1998—2001年,全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科学教育方面的公共支出年均递增17.51%、16.52%、44.64%,均高于总支出年均递增水平。近年来,大力削减具体审批事项,努力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对先征后返、越权减免等不规范的财税优惠政策,进行了认真清理,并把制定新政策的重点,放在加强财源建设、努力增收节支等一些大的方面。二、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努力推进依法行政在工作中我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