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望天门山李白界田小学姜红凤•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人,李白诗歌散失不少,至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的画像李白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25岁的时候就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离开了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顺江东下,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李白望天门山李白duànchǔ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gūfān孤帆一片日边来。1.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凉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朗读这首诗时,一定要感情地读出“磅礴,雄壮,充满阳刚之气。”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本诗描写了天门山雄奇秀丽的美景,令人回味无穷。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高兴、激动、自豪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聪明的你找找看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从这些景物中,你能看出李白大概是在什么时候“望”天门山的呀?是在早上或者是傍晚。“红日”1、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欢迎进入诗句赏析2、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试一试: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诗意!画一画:聪明的你,请把诗中所描绘的内容变成画并画出来。说一说:请说说你画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画呢?请放飞想象的翅膀在这般雄伟壮观的美景下,作者看着这滔滔不绝的江水,偶尔有一两叶孤舟在江面上航行,作者会有什么样的情感呢?会想些什么呢?聪明的小朋友们,谁能够准确地背出这首诗呢?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汉仪篆书繁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汉仪娃娃篆简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楷书字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隶书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方正行楷繁体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方正彩云繁体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方正粗圆繁体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