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3教材解读:这是一篇看图会意识字课文,即利用看图体会字义的形式帮助学生识字,既可以使学生学到一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课文中有多幅形象的文字插图,还附有为识字提供语言环境的相关短文,还配有多幅插图,主要是用形象化的图来揭示字理和帮助理解短文意思。会意:也叫象意,六书之一。指利用已有的字,依据事理加以组合,表示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如人言为信,羊大为美。知识提示:1、本课要学会的是“灶、尖、歪、宁、彩、炉、张、桌、斜、匹”10个生字,其中“张、桌”都是翘舌音,“灶、彩”是平舌音,“鸭子、桌子、嘴巴、尾巴”读轻声,认识“鸭、粗”2个字。2、三个新偏旁:三撇、弓字旁、斗字旁3、在书写方面,“尖、歪”应上小下大,“匹”的最后一笔是竖折,整个字形不能窄。“桌”字学生常会不写最后两笔,下面写成“十”,“斜”字也是易出错的字。“彩”的三撇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朗读提示:宁宁是个\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你看看,可是个\粗心的\小画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儿歌内容,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3、初步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学会看图领会字意识字,激发学生学字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教学难点: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上课了,老师先请学生看老师做一个动作,只见老师把手放在眼睛上面,做出一个向远处看的样子问:“同学们,老师在于什么?”2、老师接着问学生:“老师为什么把手放在眼睛上呢?”3、出示“看”字,师述:上面是一个撇手,下面是眼目的目,手搭凉棚向远处看,当时,人们造这个字的时候,和小朋友们想的一样。‘看’多有趣呀,一看见这个字,就明白了它的意思。这也就是人们利用已有的汉字,依据事理加以组合,表示出一个新的意义的字。这种字我们称它为会意字。我们今天学的《识字3》这篇课文里,就有一些这样有趣的字,你们自己读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能发现一些有趣的地方。(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倡导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2)看一看课文中的插图和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3)把自己记住的字在桌子上或本子上练写。2.交流讨论:谁发现了一些汉字有趣的地方。学生把发现的有趣的字写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学生会发现:“笔”的笔杆是竹子做的,上面是竹子头;笔头是动物的毛做的,下面是毛字。上面小,下面大,就是尖尖的“尖”。墙上的画挂得不正,就是歪。对于“灶”“尾”则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只要有道理就行。这些字都是由两个简单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的。可以从两个简单字的意义联系上领会到这个字的意思,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字叫会意字。总结学法:先看图,领会字意,再记字形有哪两个部件构成。3.检查读书情况。老师请一位同学读书,其他同学一边看着书,一边认真听,看他是不是读准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了句子,当他有读错或读得不理想的地方,请同学们帮助他纠正、改进。4.自己练读两遍课文。(三)细读课文。用心品味1.刚才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了两遍,谁来说说你对宁宁有了哪些了解?你是怎么知道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从哪些地方看出宁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2.来,让我们看看宁宁画的画是什么样的。指导看图。3.指导朗读课文第一、二句。4.宁宁画炉灶没有门,画鸭子尖嘴巴,画桌子腿歪斜,画大马没尾巴。课文说宁宁是一个粗心的小画家,你觉得宁宁仅仅是粗心吗?学生讨论,发表看法。(课文的韵文是由歌曲《粗心的小画家》改编而成,编者最后用的是一个问号,这个问号用得非常好,宁宁画炉灶没有门,画鸭子尖嘴巴,画桌子腿歪斜,画大马没尾巴,仅仅是粗心吗?通过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宁宁这样画有马虎的因素,同时还和宁宁没有见过这些东西,或者见到了观察不细致有一定的关系。)5、指导朗读第三句,注意问句的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