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教育比较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蓉课程简介:本课程以比较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专题形式,从学校教育制度、教育行政体制、教育经费、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方面,对中国、印度、日本、法国、德国、俄罗斯、英国、美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及改革动态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当代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比较法运用条件:同一性双边性或多边性可比性分类:从比较的时间上: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从比较对象相互影响的程度上:平行比较和影响比较从比较的范围上:区域比较和问题比较推荐教材:张蓉编著:《比较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参考书目:⒈吴文侃、杨汉清主编:《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⒉王承绪、朱勃、顾明远主编:《比较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⒊冯增俊主编:《当代国际教育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⒋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⒌周满生主编:《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章学校教育制度比较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也称学校系统。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第一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西方:16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学校产生19世纪末,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制度建立单轨制双轨制中国19世纪60年代,新式学堂建立1902年,《壬寅学制》颁布1904年,《癸卯学制》颁布实施1912—1913,《壬子癸丑学制》颁布,标志着西方教育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第二节各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一、中国的学制1、学前教育2、初等教育3、普通中等教育4、中等职业技术教育5、高等教育6、师范教育7、成人教育二、日本的学制1、学前教育2、初等教育3、中等教育4、职业技术教育5、高等教育6、师范教育三、美国的学制1、学前教育2、初等教育3、中等教育4、职业技术教育5、高等教育四、法国的学制1、学前教育2、初等教育3、中等教育4、职业技术教育5、高等教育五、德国的学制1、学前教育2、初等教育3、中等教育4、职业技术教育5、高等教育6、继续教育六、英国的学制1、学前教育2、初等教育3、中等教育4、继续教育5、高等教育七、俄罗斯的学制1、学前教育2、初等教育3、中等教育4、职业技术教育5、高等教育第四节当代学制改革的趋势1、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2、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向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第二章教育行政体制比较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第一节各国教育行政体制一、各国现行教育行政体制一、中国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教育管理委员会二、法国国民教育部——大学区——省国民教育处三、美国教育部——州教育委员会(负决策职能)——学区州教育厅(负执行职能)四、日本文部省——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市町村教育委员会二、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根据中央和地方在教育行政权力上的分配:中央集权制:垂直的教育行政地方分权制:平行的教育行政混合制:中央和地方共同合作制第三节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趋势中央集权制优点:能充分发挥中央办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统一规划全国教育事业,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改革;能集中全国力量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原则;能规定统一的教育标准,有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能增强行政效率。弊端:地方没有自主权,不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容易脱离当地实际;不鼓励自由实验,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地方分权制优点:能充分发挥地方办教育的积极性;能因地制宜发展教育事业,适应本地区的需要;能结合本地情况进行实验,开展竞争,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弊端:难于作全国统一规划;没有统一标准,各地区教育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