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因此在实施研究阶段,针对学生一系列注意力不集中的体现,总结出了培养学生注意力的对策及方法。1、教师必须努力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地把新材料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以加强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在拓展延伸环节,可让学生联系一些身边生活实际,或是让学生创编一些故事,让学生感到语文就在身边,这样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2、树立榜样,及时表扬。当发现有的同学精力分散,坐不端正,开始有小动作的时候,我就会表扬他旁边一直坐得很端正并认真听课的同学,这种其他同学会立刻坐得端端正正的。而对于那些平时屡犯错误的学生,一旦有某些良好情况,立刻对他大肆表扬,激发孩子想要做得更好来证明自己的心理来约束他。3、“情绪暗示”法。我经常会利用变化的语调、丰富的表情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一成不变的人,进而增强注意力。当课堂上出现个别同学分散精力的时候,我就用眼神或用动作暗示他,一边讲课一边走到他的身边,摸摸他的脑袋,拍拍他的肩,来暗示他,他自然就会坐好认真听。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一不影响其他学生上课,二不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4、“习惯养成”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的学习特别重要,应注意培养小学生上课注意听讲的好习惯。我们可以利用对口令和击掌的方法,当发现有的孩子思想开小差或者坐姿不端正的情况,就可以说一些规范孩子课堂习惯的用语,比如“身坐正,脚放平”、“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认真听”等。5、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有趣味性的小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再结合教师的口头评价,如“你回答得真准确!”“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看似普通的评价性语言,却能让学生体验到上课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的好处,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的意志力。6、在活动课上,比如“语文七色光”的学习时,可以设计成闯关的形式,这样大大的激发学生好胜的心理,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会为了小组的荣誉而活跃起来,谁都不甘落后,从而确保课堂的质量。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是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力求教学结构的合理化、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现代化、形象化、多样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三是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7、幽默在人际交往中是必不可少,没有人喜欢一成不变的干巴巴的语言,同样在课堂上教师也要幽默。适当的幽默不但不会影响上课,而且会活跃气氛。8、增强学生课堂活动中主人翁的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一定充分考虑到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讲《肥皂泡》一文时,我把泡泡水拿进了教师,和学生一起吹泡泡;讲《登鹳雀楼》时,和学生一起完成登上鹳雀楼可能会看到的景色。总之,创设丰富的课堂活动,优化教学手段对促进注意力是有一定的好处的。9、重视课前2分钟,唤起学生注意力。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此,我班每天课前都会让孩子讲一个成语故事。一方面集中孩子课堂注意力,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10、课间操。我结合本班学生情况,一年级用《我真的很不错》律动,二年级时用《小跳蛙》律动。课间操的加入使得学生很感兴趣,一般是在课上了一半后进行,这样大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习的疲劳。从而课堂不失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