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语文课型:《民为贵》新授课主编人:范淼班组:班2年1学生姓名:预习案学法指导:1、诵读涵咏第1—3则,从诵读中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2、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疏通文意,在疏通中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一、课本助读1、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大多数统治者都把自己看成是高高在上的人,把老百姓看成是受自己统治的。正是由于这种思想,老百姓成了受压迫、受剥削的对象。但是在几千年前,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就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看到人民的力量,认为社会安定的前提在于百姓安居乐业,这一点在当时也是有积极意义的。纵观历史,凡是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统治者,他的统治就会太平,如唐朝的李世民。反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结果是可想而知的。2、阅读课本P51,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二、预习问题设置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掌握如下基础知识。1、为下列词语注音。稷_______粢_________桀_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民为贵,社稷次之______________(2)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______________(3)所欲与之聚之___________(4)所恶勿施,尔也______________3、注意古今异义词。(1)牺牲今义是______________古义是______________(2)然而今义是______________古义是______________(3)大夫今义是______________古义是______________4、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则诸侯皆为之驱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翻译下列句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案学法指导:1、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翻译第1、3两则选文。2、通过对学、群学,解决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组内解决不了的做好记录。一、探究问题问题1翻译并疏通第1、3两则选文,掌握其中出现的文言现象。(重点虚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文言句式)在文中批画。问题2结合第3则选文,品味孟子散文善用比喻的写作手法,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二、当堂检测背诵并默写你认为精彩的段落。训练案学法指导: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认真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名言警句: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我的名言:科目:语文课型:《民为贵》新授课主编人:范淼班组:班2年1学生姓名:A、社稷jì粢盛zìchéng汤放桀jué伐纣zhòuB、弑君shì走圹kuàng獭tă驱爵què鹯zhānC、溺nì谆谆chún践jiàn暴之于民bàoD、朝觐zhāojìn讼狱sòng讴歌ōu篡zuàn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盛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B、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C、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指帝王死。)D、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好听的话。)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①于传有之。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B、①得天下有道②此其为餍足之道也C、①以行与事示之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D、①使之主事,而事治②今治水军八十万众4、下列加点的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C、牺牲既成,粢盛既洁D、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5、比较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故为渊驱鱼者,獭也②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③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