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要做到“三个进一步解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改革要善于做到“三个进一步解放”,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鲜明提出“三个进一步解放”,即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动力、条件和路径。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改革要善于做到“三个进一步解放”,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解放教育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改革的总开关和原动力。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深度、力度和广度。只有冲破各种僵化、陈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才能不断以思想的解放推动教育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代化治理体系特点鲜明:一是内涵全面,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各个方面。二是主体多元,政党、政府、社会、市场、公民等多种力量参与其中,共有、共享、共治。三是法治方式,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不是简单命令式、行政化的管理。目前,我国有各级各类学校53万所、学生2.6亿人,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国家民族,教育系统庞大而复杂。从自上而下的管理,走向各方参与的治理,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需要教育思想观念来一个转变。重新认识市场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实践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决定》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将市场由基础性作用提升到决定性作用,是重大的理论创新。这要求:一方面,教育如何更好地认识和运用市场规律,从而更好地运用市场机制,更加科学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活力和效率;另一方面,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产出的科研成果,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惠及全民的公益事业,政府应承担主要责任。由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仅仅依靠政府难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因此,必须一要坚持政府主导,二要引导社会参与。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背景下,市场在教育领域到底有什么影响,如何认识和发挥市场或市场机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需要教育思想有新的解放。进一步认识民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决定》明确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一提法明确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平等地位。同时,在产权保护上,提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在政策待遇上,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办学体制和结构逐步调整,民办教育迅速发展,在提供更加丰富、更为多样的教育供给,增强教育发展活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总的来说,对民办教育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民办教育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如何进一步改革办学体制机制,明确民办教育地位和作用,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供给模式,是一个重大课题,需要教育思想来一个转变。把教育公平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进一步推进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教育是民生之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具有起点公平的意义。实现教育公平,才能从根本上斩断贫困代际转移的链条,奠定每一个公民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如何落实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整体规划和推进教育公平,以公平为导向整体设计和规划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教育生产力思想是不是真正解放,必须体现在教育生产力是不是解放和发展上。教育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根本标准是看能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能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全民族素质。生产力就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能力。在劳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