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练习 岳麓版必修2-岳麓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VIP免费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练习 岳麓版必修2-岳麓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_第1页
1/7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练习 岳麓版必修2-岳麓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_第2页
2/7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练习 岳麓版必修2-岳麓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_第3页
3/7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基础夯实1.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对此时间观念改变影响最大的是()A.服饰的中西合璧B.报刊的创办C.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D.交通通讯工具的改变解析A、C两项与时间观念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B、D两项虽然都与时间有关,但是报刊发行时间的精准程度显然要低于交通通讯工具,故选D项。答案D2.张謇为激励自己的爱国热情,发誓一定要亲自乘坐一次在中国政府自己修筑的铁路上奔驰的火车,他的愿望最早可实现于()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末D.20世纪初解析中国人自己修建铁路是从19世纪80年代初修建唐胥铁路开始的。答案B3.20世纪30年代,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寺路、福州路。”这说明()A.汽车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B.近代上海的交通日益便利发达C.近代上海的奢侈风气最为盛行D.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解析从材料“以乘汽车为豪”“少年男女同乘一车”,可以看出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出现给社会消费观念和社会风气带来的变化,故D项正确。答案D4.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中,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A.“男女杂处,不以为嫌”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章处理”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D.“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若专为游观而发”解析A项体现了男尊女卑思想的淡化,是历史进步的体现;B项反映了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压迫,C项体现了对先进交通工具的排斥,D项描述了城市马车的主要用途是游览观光,B、C、D三项都不能说明交通工具的进步或思想的进步。故选A项。答案A5.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在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清廷都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因而在大清国境内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说明近代化遭到下层民众的反对;“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说明外国资本的侵略也是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因素。故选D项。答案D6.《全球通史》记载:“在以后的10年中,中国在蒋的指导下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铁路的哩(英里的旧称,下同)数几乎增加了一倍,现代化公路的哩数也增加了三倍。1932年取缔了国内关税关卡。”这些“进步”()A.反映出国内工业技术进步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涨C.有利于国内市场发展D.压制了国内民族工业复苏解析铁路和现代化公路的增加体现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取消国内关税关卡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故C项正确。答案C7.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面的图表。据此,他在分析近代铁路营运效应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促进了近代新型城镇的兴起B.为工矿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C.增强了地区性市场的影响力D.农产品的长途贩运不断增加解析材料显示铁路运载的主要物资为矿产品,且比例有所增长,而矿产品的主要用途为工业生产,可知铁路为工矿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故选B项。答案B8.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大半……坐车者尽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B.人们对火车持鄙视态度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D.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解析注意时间1876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火车仅仅出现在个别大城市,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国人的出行方式;材料“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说明B项表述错误;当时国人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绝大部分对火车等西方先进事物持抵制态度,只有少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先进事物,故D项表述错误。故选C项。答案C9.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练习 岳麓版必修2-岳麓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