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0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考试内容考试要求2017年2018年2019年4月11月4月11月11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bT14(2)中共八大的召开b(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4)“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b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bT12T31(2)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特点b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dT15T16T17T18T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1.路线方针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2.执行纲领——“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标志: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2)改造形式①农业改造: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②手工业改造: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全行业公私合营。易错提醒“一五”计划完成≠完成工业化:“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但是“一五”计划完成并没有实现国家工业化,只是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一)中共八大的召开1.背景: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2.中共八大(1956年9月)的内容(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国内主要矛盾,尽快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意义:体现了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原因(1)人们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2)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速度的指导思想。(3)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2.开展:1958年,“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接着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3.影响:“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生态环境遭破坏。4.启示:一切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三)“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1.“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2.从20世纪70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持续发展的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改革开放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1)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阻碍农业的发展。(2)过程①开端: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②推广: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人民公社体制随之在全国逐步废除。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3)主要内容:①形式:包产到户、包干到户。②不变:土地所有制形式(公有制)。③变: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交够国家,留足集体,剩下是自己的)。④实质: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4)意义: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特点(1)初步形成①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1988年海南省的海南岛。②设立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③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④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年4月开辟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