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花雪月雪中送炭冰雪聪明程门立雪雪上加霜冰天雪地鹅毛大雪囊萤映雪报仇雪恨风雪交加傲霜斗雪白雪皑皑阳春白雪饱经霜雪报仇雪耻冰天雪窖冰消雪释冰雪严寒餐风啮雪鹅毛大雪飞鸿踏雪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7.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学习目标1.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联想和想像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2.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3.通过作品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气魄,培养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作者简介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雪》。写作背景词,又称长短句。最初称“曲词”,是配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这是一首写景咏怀词、古典词。第一轮读悟:整体感知,确立朗读基调,初悟词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自学反馈1.给红色的字注音:沁园春()莽莽()红装素裹()略输()稍逊()成吉思汗()折腰()今朝()分外妖娆()数风流人物()稍逊风骚()qìnmǎngguǒshūxùnhánzhézhāoráoshǔsāo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千里/冰封,(拉长)万里⌒/雪飘△~。(高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高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慢)431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低沉)略输文采↗;(低沉)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慢)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俱⌒//往矣↘,(慢,拉长)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高昂,坚定)4314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赏析: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下阕:评论古今英雄。词的上阕总写北国雪景的诗句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第二轮读悟:读词悟词下面的内容由哪一个字领起?“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体会“惟余”和“顿失”的作用并说出所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有登高远眺之意,但所见内容既是实在的视觉感受,又带有很大的想像成分”“惟余”体现白雪覆盖的范围之广,“顿失”表现冰封速度之快,用了夸张的修辞。“望”思考:望到了什么?由此可见,上阕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先总写,后分写43171.山舞银蛇,原弛蜡象。改写:山如银蛇,原似蜡象“舞”、“驰”,用的是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不仅生动地表现了群山和高原的连绵起伏的美丽形象,且化静为动,赋予沉寂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想象丰富,生动传神。重点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