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节选自《朝花夕拾》,其原名为“旧事重提”。内容大多是回忆鲁迅童年、少年的生活,以一个侧面表现了鲁迅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阿长(?——1899),后来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患有羊角风,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山海经》是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的神话故事。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理解欲扬先抑的写法。2.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真实、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的方法。3.认识人物的品格风貌,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骇hài惊吓;震惊掳lǔ抢取。悚sǒng惊恐害怕。惶急huángjí恐惧慌张。疮疤chuāngbā①伤口好了以后留下的疤痕②比喻痛处.短处.或隐私诘问jiéwèn追问;责问。渴慕kěmù非常想望。疏懒shūlǎn懒散而不习惯受约束。霹雳pīlì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响声很大,能对人畜、植物、建筑物等造成很大的危害。也叫落雷。在鲁迅的生活中,阿长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鲁迅在作品中几次提到。阿长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她连真实姓都不为人知,也不会识字作文,作者却把她和《山海经》连在了一起。那么,她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呢?阅读课文本文可分为几段?各段都说了写什么?本文可分为四部分:一、(1—2)介绍长妈妈的身份及名字的来由。二、(3—18)写“我”对长妈妈由“不大佩服”到“空前的敬意”到这种敬意消失的过程。三、(19—29)写“我”对长妈妈产生的“新的敬意”。四、(30、31)抒发了“我”对长妈妈的深沉是怀念之情。初读课文,评说一个人物“长妈妈”的称呼是怎么得来的?从中可看出她怎样的社会地位?她不姓“长”;她长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她的身高;先前一个身材高大的女工被称为“阿长”,真“阿长”回去后,她来顶替了,人们就用原来对别人的称呼称她为“阿长”。从这些可以看出她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阿长有哪些令“我”讨厌的生活习惯?可以看出阿长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可以看出阿长喜欢饶舌多事、粗俗、不拘小节。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元旦除夕吃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人死了要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等等。从这些可以看出她烦琐、迷信但又真诚和善良。我为什么对长妈妈产生了“特别的敬意”?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出乎“我”的意料,更让我感到长妈妈的伟大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我们从她的讲述中却看到了她的无知、淳朴。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事?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起因:“我”曾在远方的叔祖那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文章围绕阿长写了那么多的事,那么在你的眼里,阿长是怎样一个人呢?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可用“阿长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的句式说话。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从而全方位感知阿长。参考示例:阿长是一个别人不注意姓名的人;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