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案例分析本节课所教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的内容。在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预知,即确定现象;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法事先预知,即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新增了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可能性》。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学实录活动一:摸球比赛(不公平的比赛)(教师为学生准备3个盒子,盒子为不透明的,每个盒子里装球如下,第一个盒子装了8个红球,第二个盒子装了8个黄球,第三个盒子装了4个黄球,4个红球)1、分三组比赛,宣布比赛规则。每个小组摸6次,哪组摸到的红球多哪组就获胜。学生小组选派代表摸球请学生在黑板上记录摸球的结果。一组6红二组6黄三组4红2黄(以上为当时的结果)2、激起矛盾冲突,让生讨论比赛结果,引出可能、不可能和一定。教师宣布获胜的小组为一组,全班同学掌声对一组表示祝贺。这时,二组的学生纷纷举起手,有很大的意见。生1:老师,我怀疑我们小组全是黄球,所以我们不可能摸到红球。生2:老师,我认为比赛不公平,一组肯定全是红球,所以他们摸到的结果全是红球。3组也有学生举起手。老师,我们小组也是这样认为的,有可能一组全是红球,二组全是黄球,而我们小组有红球也有黄球。师:那一组也来谈谈吧?1组:我们小组也感觉赢得不那么痛快。同意大家的猜测!师:看来大家都觉得不公平,是否真像大家猜测的一样呢?咱们把盒子里的球倒出来看看就知道了。学生活动:(知道真相后,激动得说:果然不出所料)师:针对这次不公平的比赛,谁能总起来谈谈呢?生:1组全是红球,所以他们摸出的一定全是红球。2组全是黄球,所以他们不可能摸到红球。3组有红球也有黄球,所以他们摸到的有可能是红球也有可能是黄球。教师根据学生的谈话,随机板书:一定、不可能、可能师揭示: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的发生有的是确定的,也就是一定发生和不可能发生的,有的是不确定的,也就是可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可能性的问题。(以上的教学片断,教师故意的设置这场不公平的比赛,给学生挖了一个学习的“陷井”,让学生在经过体验后,感受到比赛的不公,再通过学生的讨论,争辩,分析这场比赛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让学生从中感悟到,事情的发生有确定和不确定两种。确定的就是一定和不可能发生的,不确定的就是可能发生的,从而在学生的感悟体验活动之后,归纳出数学的思想方法,引出可能性)活动二:摸球比赛(公平的比赛)师:老师却是为大家设置了一场不公平的比赛,很抱歉,那怎样比就公平了呢?生:每个小组都分4个红球,4个黄球。师:就按大家说的,如果再比一场,哪一小组一定会赢呢?生:这可说不准,谁都有可能赢。(再次感受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也就是每组都可能赢。)活动三:判断生活中的事情是可能发生、一定发生、还是不可能发生的。并说明理由。活动四: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一定发生的和不可能发生的。教学反思:一、创设有趣和谐的学习情境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我从摸球比赛出发,让学生一开始进入学习情景,激发学生想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拉近了师生之间距离,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使数学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产生学习和探求数学的动机,主动应用数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简明复杂的教学问题可能性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如何让学生能够掌握这个概念,关键是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知。活动是儿童学习数学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将“可能性”这种深奥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符合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特点的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探索,并通过参与具有教育价值的数学活动,初步领会到一个深奥的“可能性”问题的意义。三、发挥群体合作的效应这节课如果让每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