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时间:2016-04-05学段:初中学科:历史教材版本:岳麓版年级/册:七年级下目录:第9课辽、夏与北宋的和战本次作业的主要知识点:知道辽、北宋、西夏等政权的并立辽、夏与北宋的和战所在省级工作坊名称潇湘竞渡”湖南初中历史工作坊所在小组名称株洲组学生前测重难点澶渊之盟与宋夏和议以及辽、北宋和西夏之间的关系重难点前提第一,学生要知道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学习了隋唐时期的统一局面后,能够理解辽宋夏金这一历史时期和隋唐时期的统一局面有所不同,这个时期是政权并立,局部统一。第二,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要对民族融合这个概念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各民族之间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交流,各民族差异减小,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前测题1、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2、中国自古以来是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请举例说明能促进民族融合的史实。结果分析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学生通过第五单元的学习,已经了解。但学生比较欠缺的是历史时代的脱节,每一个历史时期是什么特征,学生往往不会把某一个时期放在整个历史局面中来看,而是单独来分析。促进民族融合的史实,学生一般都能想到比较典型的例子北魏孝文帝改革,但是对于民族融合这个概念,还有些不能理解。内容与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澶渊之盟反映了辽与北宋关系的复杂性,是一个比较难理解和评价的问题。首先要了解澶渊之盟就必须要清楚澶州之战,弄清楚澶渊之盟签订的背景,是北宋在战胜的情况下来签订的一个盟约。其次,评价澶渊之盟引导学生从三个角度和层面来分析,对于北宋来说这个条约的签订有什么影响,对于辽来说有什么影响,对于中华民族来看有什么影响。难点分析从本课的学习,了解辽与北宋、夏与北宋既有战争也有和平,但主流是和平。虽然是政权并立局面,战争、和平交往都是民族融合的形式。从对辽。西夏这两个政权创造的文明来理解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为元朝出现民族大融合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设定一、知识与能力五代十国、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耶律德光与契丹改国号为辽;陈桥兵变与北宋建立;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寇准与澶渊之盟;元昊建立西夏;宋夏战争、宋夏和议。①通过评价澶渊之盟与宋夏和议,培养学生全面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②通过讲述杨家将的故事,培养学生联系文学作品学习历史的兴趣,认识有关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与历史史实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二、过程与方法①感知契丹兴起与澶渊之盟、北宋建立及其统一活动、西夏建立与宋夏和战等史实,认识辽、宋、夏并立的局面和当时民族融合的大背景②学会通过讲述人物故事和识记历史地图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识北宋统一中原与南方的意义,形成自觉维护国家统一的观点。②了解寇准济国安邦的人生理想和敢于抗敌的崇高气节。③了解辽、西夏在边疆开发上的成就,认识中华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④澶渊之盟和宋夏和议进一步说明,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唐朝到元的政局变化过程,引导出本课内容:辽、夏与北宋的和战知识导航: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基础知识归纳1、辽、北宋、西夏的建立政权名称民族时间建立者辽北宋西夏2、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2、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辽与北宋:澶渊之盟夏与北宋:宋夏和议合作探究(一)知识整合——构建时空概念根据地图以及教材内容完成以下知识归纳一、三个政权的建立(位置图)西夏辽北宋二、三个政权之间的相互关系(提示:请用两个关键字概括相互关系)战与和合作探究(二)关于战争的讨论材料一自咸平二年开始,辽朝陆续派兵在边境挑衅,掠夺财物,给边境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材料二:寇准认为澶州北城将士正在浴血奋战,皇帝亲临。。。。。说:“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材料三:西夏与北宋的战争,破坏了党项族与汉族的正常贸易。西夏人民需要的茶、布匹等都无法得到。西夏人民渴望和平,要求开展互市贸易。请思考:1、根据材料一分析辽统治者挑起战争的主要原因。2、材料二的这场战争爆发于何时?战争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