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败亡及其启示(4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北宋的败亡及其启示 韦润儒 天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选修课论文)摘要:北宋的灭亡不是偶然,而是是王朝的军事建制、战略眼光存在欠缺,经济政治出现混乱,官场腐败严重等问题叠加所致,我们要从古人那里吸取教训。关键词:北宋 军事建制 战略 变法 腐败 启示引言:北宋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是一个十分值得反思的王朝,它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最繁荣的文化。然而却被经济文化远不及自己的金灭掉,留下了靖康耻这个宋人无法治愈的伤痛。当面对作为但是经济和文化强国的北宋被金灭亡这段历史,我们都要深思。前世不忘,后世之师。靖康元年也就是 1126 年的八月,北宋都城开封被女真人围困,这年的年底,开封沦陷。不仅北宋王朝的府库积蓄被抢夺一空,而且包括宋徽宗和钦宗在内的皇室宗亲、嫔妃宫女、文武百官等都被掳走,史称“靖康之变”。北宋就此灭亡。在对于这段历史进行了探究时,可以看出宋朝的败亡原因绝不是偶然。首先,军事上,虽然宋朝的军队数量十分可观,据记载,皇祐初年,全国军队达到了一百四十万之众。但是悲伤的是军队的素养却越来越差。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北宋建国以后将募兵制作为一项不变的国策确定了下来,由此造成军队数量越积越多。为了维护社会治安,防止百姓造反,国家在没有仔细考虑被征者的素养情况下把他们招募到军队中来,包括游手好闲的人和一些地痞流氓。严肃的军纪逐渐被市井和流氓的气息所取代,士兵们常年疏于训练。除此之外,由于是雇佣兵,拿钱办事。所以造成士兵们的忠诚度严重不足,有奶便是娘。同时,从赵匡胤建立大宋后就积极实行的崇文抑武的国策。自己搞过一次突然袭击“陈桥兵变”就黄袍加身了,绝不能让别人也捡了这个便宜。他认为如何要让将领死掉篡夺之心的最佳之技,莫如剥夺他们的统兵之权。因此,才有了“杯酒释兵权”,才有了重用文官的系列措施,才有了大量招收士子的科举制度。这就是后来导致败亡的“积贫”、“积弱”和“三冗”(“冗官”、“冗兵”、“冗费”)的后遗症的由来。于是,先前地位崇高的武将在皇帝的刻意压制和社会轻视的风气的双重压力下逐渐变成了政治舞台的配角,成为了不受重视的一个群体。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脾气暴躁甚至有点残忍的武将们为了获得认可开始根据皇帝和文官的标准来改造自己,于是史书里有了一句十分“经典”离别献词:“我听说上古时候民风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