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必要的教育理念----基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一种思考摘要。教育关怀是与创建学习型社会相一致的现代教育理念,在义务教育阶段倡导教育关怀对于促进创建学习型社会和教育均衡发展以及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作为倡导教育关怀、维护教育公平最大的责任主体和义务主体,政府应该切实转变观念,借鉴国外教育经验,在教育制度层面采取必要的措施促进义务教育公平,为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守住国民公共教育的底线。教育关怀是与创建学习型社会相一致的现代教育理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应该满足教育需求,建设学习之邦;倡导教育关怀,维护教育公平;坚持以人为本,凸显人的价值;改造教育模式,提升教育品质。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教育关怀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和消除各种教育歧视以及关注处境不利的弱势人群的教育状况,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义务教育领域,教育关怀更多地关注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为每个人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起点,以改变所有人的生存状况,是教育关怀的应有之义。一、教育关怀。概念厘定教育关怀是现代社会必要的教育理念。教育关怀是指以政府为代表的所有利益主体或利益代理人,从教育的途径在总体上关注并致力于改善所有人的生存状况。教育关怀的核心是关注并致力于改变不平等,关注并致力于消除由于外在各种差异带来的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关注并致力于消除由于各种差异带来的歧视。教育关怀的对象是全社会,尤其是那些在经济、文化、地理等环境明显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政府作为社会资源和价值的整合者和管理者,是教育关怀最大的责任主体和义务主体[1]。只有政府才能从经济和制度等诸方面总体关注并致力于改变所有人的生存状况;教育关怀的核心是关注并致力于消除教育机会不平等和教育歧视问题,即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关怀的对象是全社会的人,其关注的重心是弱势群体的教育;教育关怀的目的是通过教育途径关注并致力于改变所有人的生存状况,特别是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生存状况。第1页共5页二、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关怀的必要性教育关怀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它的提出具有必然性。创建学习型社会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教育关怀的现代教育理念,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人)也需要教育关怀。(一)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关怀是促进学习型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需要教育关怀首先体现了一种对所有人的人文关怀,这里的人文关怀是指关注人,关注人的发展问题。人文关怀的实施可以活化和调适人生价值的构成,同时还可以促使新的人生境界的形成。人文关怀提高弱势群体的科学文化水平,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最重要、最根本的还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前提下发展现代教育。“现代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加速器’,而且还应该是社会的‘稳定器’和‘平衡器’”[2]。国家从长远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对不利地区和弱势群体在教育资源份额上予以特别的倾斜照顾和补偿,这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其次,对义务教育的关怀是指国家必须守住公共教育的底线。义务教育是一种确保所有人能够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义务教育不是一种发展性教育,而是一种保障性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只要是这个国家的公民,都应该具有享受公共教育资源的权利。只有整个社会的整体教育水平提高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才有可靠的保障。第三,对义务教育的关怀是形成学习型社会和促进其稳定与发展的需要。在中国人口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中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应当创建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型社会,建立一个无人不学、无时不学、无地不学、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提出意味着教育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教育成为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键。“善于学习的民族是最有希望的民族”,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创建与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将成为个人生存与发展的有效工具和手段。目前,要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我国政府必须开发人口资源,投资人力资本,提升人的能力。在这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