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汉字与书法[随堂检测]1.据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统计,甲骨文字数分类如下表:分类人类、人身、人伦、人的活动动物狩猎畜牧植物农事耕作天象气候时间山川河流方位战争兵器服装居住交通文化娱乐宗教数量物性比值(%)2017159787.73.63.13.63.6材料说明,殷商时代()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B.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C.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D.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解析:选B。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关于人类、人身、人伦、人的活动的甲骨文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说明当时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故B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占卜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表格只是体现了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没有涉及甲骨文字本身,无法得出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2.《淮南子·本经》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①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②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传说③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毫不可信④引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字发明的影响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解析:选B。“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仓颉创造文字的时候,天上落下粟米,鬼在夜里啼哭。分析各备选小项,②④正确,①错误,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材料不能表明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③错误,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风俗习惯等很重要的文献资料。3.汉字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下面是代表汉字四种字体的书法作品,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解析:选B。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隶书,A项字体属于楷书,B项字体属于隶书,C项字体属于行书,D项字体属于草书,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4.《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兄侄颜季明的草稿(如图)。他对兄侄在安史之乱期间为国家壮烈牺牲,身首异处,悲愤异常,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下列作品中,与《祭侄文稿》风格一致的是()A.秦《泰山石刻》B.王羲之书《兰亭序》C.颜真卿书《多宝塔碑》D.西周散氏盘铭文解析:选B。《祭侄文稿》体现的是行书字体,介于楷书、草书之间,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A项是小篆字体,B项是行书字体,C项是楷书字体,D项是金文,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5.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中国历史上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列是有关“和”字的几种字体材料中的图一至图三分别属于何种字体?图二字体的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儒家、道家和墨家思想中有关和谐的理念。解析:第一、二小问,结合所学篆书、行书、隶书等字体特点进行判断和迁移知识回答即可;第三小问,和谐理念注重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可结合儒家、道家、墨家政治主张进行回答。答案:字体:篆书(或小篆)、行书、隶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理念:儒家的“仁”、“礼”;道家的“无为”;墨家的“兼爱”、“非攻”。[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鲁迅在《门外文谈》中指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个例子。”这里鲁迅告诉我们()A.汉字是史官胡乱创造的B.汉字是口口相传的文字C.汉字是仓颉创造的D.汉字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解析:选D。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材料指出“仓颉也不止一个……文字就多起来”表明创造文字的人很多,创造文字的方式很多,故D项正确。2.历史学家郭沫若说:“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对甲骨文的认识正确的是()A.甲骨文是一种图画文字B.文字的审美可以跨越时空界限C.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书法艺术D.奠定了秦朝统一文字的基础解析:选B。关键信息: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题干关键信息主要反映了后人因“契之精而字之美”对甲骨文“神往”,说明文字的审美可以跨越时空界限,B项正确,符合题意;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