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学霸解题1客观题型岳麓版〔跟踪体验〕1.(2017·衡水中学期中)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这说明商代(B)A.宗法分封制形成中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知识]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主旨]商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能力]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正确理解历史概念。[正解]分封制是分封诸侯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根据材料“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可见贵族爵位等级萌芽,故B项正确;“统治秩序尚未稳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提到神权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2.(2017·河北正定中学)按照宋代官制,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宥“职”的头衔。所以“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由此可见(B)A.宋代官僚体系的成熟B.宋代皇权进一步强化C.宋代行政效率有提高D.宋代破解了藩镇难题[知识]宋代的政治制度。[主旨]宋代加强皇权的措施。[能力]调动所学知识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正解]材料不是反映宋代官僚体系的成熟而是反映官僚体系的臃肿,A项错误;这样做是在加强皇权,但是也造成了宋代行政效率不高,C项错误;D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材料是反映宋代皇权进一步强化的问题,故本题选B项。3.(2017·孝感)公元前416年,在雅典的一次公民大会上,尼西阿斯反对出兵西西里岛,并苦口婆心地向公众陈说利害。然而,公民大会在西里比德的煽动下最终通过出兵决议,并任命尼西阿斯为远征军三个指挥官之一。尼西阿斯虽不赞成远征,但仍不折不扣地执行大会决议,最后成为这场荒谬战争的牺牲品。材料反映出(B)A.雅典公民大会被个别人操纵B.雅典民主也会造成决策失误C.梭伦改革的弊端十分突出D.雅典民主体现了毎个公民的意志[知识]雅典的民主制。[主旨]雅典民主的弊端。[能力]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正解]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材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尽管尼西阿斯极力反对出兵西西里岛,但公民大会还是通过了出兵的决议,并任命尼西阿斯为指挥官之一,最终其忠实地执行公民大会的决议且成为战争的牺牲品,可见雅典的直接民主制造成了决策失误,故选B项。A、D两项所述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梭伦改革发生于公元前6世纪初,故C项错误。4.(2017·河北正定中学)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一件事已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D)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国王任命首相领导内阁C.内阁所有成员对国王负责D.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知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主旨]责任内阁制的特点。[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正解]由题干中的“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可以看出应该反映的是D项;A项不是材料主旨;内阁不是国王任命,故B项错误;内阁对议会负责,故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