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4届高一(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选出正确选项填入机读卡,每小题1.5分,共48分)1、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是分封制的突出特点C.反映了诸侯之间的经济关系D.体现了嫡长子继承制是分封制的核心2、坐落在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今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曾经是明清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这种对列祖列宗的膜拜,源于我国古代的A.分封制B.宗法制C.内服制度D.王位世袭制3、与西周相比,秦朝政治制度的最要不同点是A.最高统治者的产生方式B.地方官员的产生方式。C.中央官员的权力大小D.要不要在地方实行分级管理4、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从名称来源看,“行省”是A.中央的派出机构B.皇帝的秘书机构C.地方的自治机构D.朝廷的朝贡藩属5、下列中国古代官员或机构中监察重点是地方官员的是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监御史④提点刑狱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6、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A.秦B.西汉C.明D.清7、“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记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近代前期中国有一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黄海海战C.反割台斗争D.南京保卫战9、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瀛环志略》10、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A.美国B.英国C.俄国D.德国11、“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主要依据是A.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B.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C.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D.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了历史舞台12、中国共产党从“以俄为师”到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决定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从幼稚走向成熟。其标志是A.国民党一大召开B.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C.遵义会议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13、楹联“一谏惊中外,两党联盟;三军齐上阵,四面击倭”中,“惊中外”的历史事件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得到和平解决,实现了由内战到团结抗战的历史转变D.使国共第二次合作最终实现14、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比较近代以来,两次中日战争中国一胜一败的结局,抗日战争对中国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A.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B.加速了中国民族革命的进程C.壮大了人民力量D.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15、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古希腊历史和文化的是A..地理环境B..生活方式C..政治特点D..民族性格16、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A.小国寡民,独立自治B.人民主权,轮番而治C.殖民扩张,崇尚武力D.贵族统治,僭主当政17、右面一副漫画描述的是古代雅典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C.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D.实行“陶片放逐法”18、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是在A.梭伦执政时期B.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C.伯里克利执政时期D.亚历山大统治时期19、罗马法是世界上最完备的奴隶制法律体系。从整体结构上看,它包括公民法、万民法等。公民法与万民法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A.产生的时间和背景B.使用的范围C.对奴隶制的规定D.是否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0、万民法在财产规定方面的主要思想A.保护奴隶主利益B.保护所有公民利益C.保护私有财产D.保护奴隶制21、古代罗马法不断积累与完备的根本推动力是A.法学家的不断努力B.维护统治的需要C.平民的要求和斗争D.社会的不断发展22、万民法对公民法的突破体现在①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②简洁灵活、实用有效③注重国家行政和诉讼程序④注重调解经济和民事纠纷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