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年级数学动点问题VIP免费

八年级数学动点问题_第1页
1/14
八年级数学动点问题_第2页
2/14
八年级数学动点问题_第3页
3/14
八年级数学动点问题1.(2012•常德)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为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一动点P从B开始,沿射线BC运动,连接DP,作CN⊥DP于点M,且交直线AB于点N,连接OP,ON.(当P在线段BC上时,如图1:当P在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1)请从图1,图2中任选一图证明下面结论:①BN=CP;②OP=ON,且OP⊥ON;(2)设AB=4,BP=x,试确定以O、P、B、N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y与x的函数关系.解答:(1)证明:如图1,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OC=OB,DC=BC,∠DCB=∠CBA=90°,∠OCB=∠OBA=45°,∠DOC=90°,DC∥AB, DP⊥CN,∴∠CMD=∠DOC=90°,∴∠BCN+∠CPD=90°,∠PCN+∠DCN=90°,∴∠CPD=∠CNB, DC∥AB,∴∠DCN=∠CNB=∠CPD, 在△DCP和△CBN中,∴△DCP≌△CBN(AAS),∴CP=BN, 在△OBN和△OCP中,∴△OBN≌△OCP(SAS),∴ON=OP,∠BON=∠COP,∴∠BON+∠BOP=∠COP+∠BOP,即∠NOP=∠BOC=90°,∴ON⊥OP,即ON=OP,ON⊥OP.(2)解: AB=4,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到BC边的距离是2,图1中,S四边形OPBN=S△OBN+S△BOP,2.已知正方形ABCD,点P是对角线AC所在直线上的动点,点E在DC边所在直线上,且随着点P的运动而运动,PE=PD总成立.(1)如图(1),当点P在对角线AC上时,请你通过测量、观察,猜想PE与PB有怎样的关系?(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2)如图(2),当点P运动到CA的延长线上时,(1)中猜想的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当点P运动到CA的反向延长线上时,请你利用图(3)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并判断此时PE与PB有怎样的关系?(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解答:(1)解:①PE=PB,②PE⊥PB.(2)解:(1)中的结论成立.①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为对角线,∴CD=CB,∠ACD=∠ACB,又PC=PC,∴△PDC≌△PBC,∴PD=PB, PE=PD,∴PE=PB,②:由①,得△PDC≌△PBC,∴∠PDC=∠PBC.(7分)又 PE=PD,∴∠PDE=∠PED.∴∠PDE+∠PDC=∠PEC+∠PBC=180°,∴∠EPB=360°﹣(∠PEC+∠PBC+∠DCB)=90°,∴PE⊥PB.(3)解:如图所示:结论:①PE=PB,②PE⊥PB.3.已知,矩形ABCD中,AB=4cm,BC=8cm,AC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D、BC于点E、F,垂足为O.(1)如图1,连接AF、CE.求证四边形AFCE为菱形,并求AF的长;(2)如图2,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沿△AFB和△CDE各边匀速运动一周.即点P自A→F→B→A停止,点Q自C→D→E→C停止.在运动过程中,①已知点P的速度为每秒5cm,点Q的速度为每秒4cm,运动时间为t秒,当A、C、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的值.②若点P、Q的运动路程分别为a、b(单位:cm,ab≠0),已知A、C、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a与b满足的数量关系式.解答:解:(1)① 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CAD=∠ACB,∠AEF=∠CFE, EF垂直平分AC,垂足为O,∴OA=OC,∴△AOE≌△COF,∴OE=OF,∴四边形AFCE为平行四边形,又 EF⊥AC,∴四边形AFCE为菱形,②设菱形的边长AF=CF=xcm,则BF=(8x﹣)cm,在Rt△ABF中,AB=4cm,由勾股定理得42+(8x﹣)2=x2,解得x=5,∴AF=5cm.(2)①显然当P点在AF上时,Q点在CD上,此时A、C、P、Q四点不可能构成平行四边形;同理P点在AB上时,Q点在DE或CE上或P在BF,Q在CD时不构成平行四边形,也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因此只有当P点在BF上、Q点在ED上时,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以A、C、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PC=QA, 点P的速度为每秒5cm,点Q的速度为每秒4cm,运动时间为t秒,∴PC=5t,QA=124t﹣,∴5t=124t﹣,解得∴以A、C、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秒.②由题意得,四边形APCQ是平行四边形时,点P、Q在互相平行的对应边上.分三种情况:i)如图1,当P点在AF上、Q点在CE上时,AP=CQ,即a=12b﹣,得a+b=12;ii)如图2,当P点在BF上、Q点在DE上时,AQ=CP,即12b=a﹣,得a+b=12;iii)如图3,当P点在AB上、Q点在CD上时,AP=CQ,即12a=b﹣,得a+b=12.综上所述,a与b满足的数量关系式是a+b=12(ab≠0).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2),点P是x轴上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八年级数学动点问题

文章天下+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种文档应有尽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