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传播》说课提纲一、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学习光的有关知识,是第二章《光现象》的引子,是在小学自然学过的有关基础上的延续与补充。对整章书的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习《光现象》其他知识所必须首先知道的内容。(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3)知道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值。2、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2)经历光在空气中、水中沿直线传播的实验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生活中有关光的传播的现象;在动手实验中有探索物理知识的欲望,并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三)重点与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四)教材处理:学生对本节的内容,在小学或日常生活中有些已经知道、接触过的,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并且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上课前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叫学生动手制作小孔照相机;事先以小组为单位买好激光手电。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观察、实验法:观察实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有目的的观察、实验是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核心。2、启发式教学法:我在课堂教学中遵循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利用挂图、实物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从中领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3、合作达标法: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达标。用心爱心专心1三、说学法:学生学法:讨论归纳法,实验探索法,自学讨论法,小实验制作。在课堂上既要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又要求自己认真操作,动手实验;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学习。四、说程序:引入课题——实验观察——设疑引导——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总结——交流反馈教学媒体激光手电、玻璃砖、白纸板、盛水的小烧杯、空烧杯、激光演示器、自制针孔照相机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理由教师活动(主要理由)学生活动(主要理由)课前准备预习布置预习及上课时要带的学生器具预习及准备器具引入新课激发兴趣(一)光源出示迷人夜景图。(激发学生对光感兴趣)观察(对光的现象有感性的认识)进引题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提出问题,引起悬念)思考、讨论(带着问题,参与讨论)列举例子除了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可以是图片、文字、实物,主要是由于学生参与实际活动,提高学习兴趣。)讨论、交流(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用心爱心专心2行新课反馈练习反馈练习1: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月亮。B、萤火虫。C、水母。D、霓虹灯。巩固练习(此题练习中,有的是生活中常见的;有的是农村可见的;有的是城市可见的;也有不常见的,让各层次学生增长知识)提出问题(二)光的传播手里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它可以发光,是一个光源。(展示光源实物,在此用的是激光手电,而不用一般手电筒,是因为激光手电光线比较集中)有一个问题: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观察、思考(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的讨论式学习随之开始)猜想假设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猜想(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和小学自然课本学过的知识,进行大胆猜想)设计实验(二)光的传播让学生讨论回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讨论、回答到底猜想是否正确呢?(鼓励学生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进行实验(有了感性认识外,还要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进行实验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采用小组比赛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小组实验(分开小组进行实验,既加强了动手实验的操作技能,又形成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析实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