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练习与解析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①日本侵略军战线太长②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敌军③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④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注意题干中问项是“原因”,而题中的④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是进入相持阶段以后的事,不可能成为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直接排除含④的C、D两项。剩下A、B两项中均有①②,因此解题的关键在于判断:中国人民的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是否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这是此题易出错的地方。如果思考方法片面,只从日本的不利一方面去考虑,就会错选A。实际上对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必须从中日双方全面分析,日本由于兵力不足和后方受威胁,停止了战略进攻,但中国并未转入反攻,原因正是由于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2.下列哪一事件发生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A.日军占领上海、南京B.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C.日军占领广州、武汉D.汪精卫伪政权建立答案:C解析:准确记忆教材表述,教材明确提到1938年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日军迫于……基本上停止对正面战场的大规模进攻。3.“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为此,中国方面首先必须清除以往的褊狭观念,放弃抗日的愚蠢举动和对满洲国的成见。”上述主张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日本扶植伪满洲国成立C.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D.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答案:C解析:此题旨在考查阅读理解史料、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所述的是日本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政策调整的表现,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导致国民政府公开分化,汪精卫投敌。4.下列军队名称,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工农革命军②国民革命军③八路军、新四军④工农红军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答案:D解析:1927年秋收起义时称工农革命军;1925年第一次东征后,陆海军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其所属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将所属部队改名为八路军和新四军;1928年井冈山会师后,将军队进行统一整编,称工农红军第四军。5.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国内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表现在①日本对国民党集团采取诱降政策②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③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④共产党开始采取“抗日反蒋”政策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B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①属于民族矛盾直接排除。由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共在整个抗战期间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以斗争求团结,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④中“反蒋”明显不符合史实。6.汪伪政权与伪满洲国政权的相同之处有①日本控制下的卖国政权②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产物③主要成员都是国民党内的亲日派④帮助日本侵略者奴役中国同胞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比较求同能力。汪伪政权和伪满洲国都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产物和工具,但伪满洲国是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的分裂割据政权,阴谋把东三省从国民政府的统治下分割出去,直接排除③。7.沦陷区人民抗日斗争中,在江南出现了A.煤矿工人罢工B.邮电工人罢工C.十万农民暴动D.自来水厂工人罢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迁移能力,在江南发生的是十万农民大暴动。8.日本推行奴化教育的重要特点是A.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实现其同化政策B.教学内容配合军事侵略,为军事征服服务C.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等谬论为教科书的基本内容D.主要宣传封建道德和反共思想答案:A解析:解题关键在于准确审题,题干设问是“特点”,而B、C、D三项都属于奴化教育的内容而不是特点。日本推行奴化教育的目的是:企图达到“欲亡其国先灭其史”、消磨和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实行同化政策,让沦陷区人民甘心做亡国奴。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当此之时,政府向国内外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的总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