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基础巩固型训练一、应掌握的知识要点提示:1.知道声音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知道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真空不能传声。3.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4.知道人耳的听觉是有一定范围的,在物体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或高于20000Hz时人们都感觉不到声音。5.知道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次声波、超声波、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一样的。6.知道声音有三个重要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并且要知道音调代表声音的高低,响度代表声音的大小、音色表示声音的区别。7.知道人们能够听到回声的条件。原声和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至少相差0.1s。8.了解声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会利用声现象的有关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简单现象。9.知道噪声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了解控制和减弱噪声的途径。二、实战练习:(一)填空题: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夜间青蛙在水田里清脆歌唱声是靠青蛙的发出的。2.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密峰在花朵上嗡嗡的叫着忙着采蜜。我们听不到蝴蝶起舞时翅膀振动的声音是因为,能够听到密峰由于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是由于蜜蜂的翅膀振动的频率。3.打鼓时鼓手用力越大鼓面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同时鼓发出的响声就越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有关,物体的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4.物理老师在课堂上把一个正在振动发声的闹钟放进带有抽气孔的玻璃罩内,然后用抽气机快速的抽调罩内的空气,结果同学们发现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减少,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当罩内的空气将要抽净时,几乎听不到了闹钟振动的声音,这个实验证明了。5.远处一道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过一会儿才听到隆隆的雷声。这个现象表明声音的速度比光速(填:“快”或“慢”)。6.教室的外面有几位你熟悉的同学正在讲话,你闭着眼睛一下子就能分别出其中是谁在讲话,你是根据不同人声音的不同而判断的。7.在一场大型音乐演奏会即将开始之前,弦乐手们都要调整自己的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弦乐器与其他管乐器的保持一致,演奏起来才会发挥出最好的效果,这也说明弦的不同。8.声控门锁能够具有更加安全的防盗功能,当家人事先输入暗语和家人的声音密码后,开锁时只要家人对着门锁说出暗语门门锁就可以自动打开。但是外人就是说对了暗语,门锁也照样打不开。这种门锁的关键原理是利用了不同人的声音的不同来控制门锁的。9.门窗关闭的室内,在正在发声的喇叭前面不远处放上一支燃烧的蜡烛,逐渐调大喇叭声音的响度时会发现蜡烛的烛焰将随着声音的节奏而晃动,这说明声音具有,医院里医生利用超声波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就是利用声音具有的特点。10.噪声对人们的危害极大,因此在环境保护条例中,防治噪声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规定。城市里禁止机动车辆鸣笛,是从处防治噪声的。医院、学校、科研部门都需要安静的环境,在这些部门附近声音的强度不能超过dB。为了保证人们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dB.(二)选择题:11.噪声对人的危害非常大,怎样减弱噪声、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哪种方法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戴上防噪声耳塞;C.道路两旁植树造林;D.公路两边建隔音墙12.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城区禁止鸣笛,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的;B.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受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C.弹拨的钢尺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13.通过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很高;C.在校园内植树可以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14.“·····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