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欧阳修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B.形容卖弄才学。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比较以下语言: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你这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金荣得意乱说秦钟,贾蔷欲抱不平但又不想出面,故而唤来茗烟“调拨他几句”,而“茗烟乃是宝玉第一个得用的,且又年轻不谙世事”,一听“贾蔷说金荣如此欺负秦钟,连他爷宝玉都干连在内”,而茗烟本就是“无故就要欺压人的”,“又有贾蔷助着”,所以他一进去就“一把揪住金荣”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补充材料二卢纶(唐)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补充材料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题李凝幽居贾岛(唐)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补充材料四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摇映舞隐扶失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写美人:柳腰桃面、王嫱西施写才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春花秋月叙离别:灞桥柳岸做专卖:端木遗风铅字排印:付梓、杀青套板反应句式不同情感不同字数不同意味不同字眼不同意境不同思想感情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套板效应咬文嚼字艺术的完美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随处留心玩索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情感语言吻合不懒不粗心不自满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数)枝开。《早梅》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是改为“一”字好,还是原来的”数”字好,一直存在着歧见.有云:早开的梅花有几枝开放,写得很自然,也切题;一棵树上的花在一夜开放时,不会只有一枝开,改为一枝开,反而不真实.这样说没有错.问题在于:这样是否最充分地表达出诗人的感情.写的是“早梅”,而且是“昨晚”才“开”,又是在“深雪”里,忽见一枝梅来“报春”,诗人的喜悦感更强.如果是“千树万树梅花开”,人的感受会完全不同,即令是“数枝”也不如“一枝”能更好地表达出人的蓦见而喜、喜中有惊的心情.同时,用“一枝”也更能显示出所咏的确是“早梅”.至于真实的问题,一棵树上的梅花开得总是有迟有早,“一枝”先开并不见得比“数枝”开就不真实.何况生活的真实不能与艺术的真实划等号.题目《咬文嚼字》:贬词褒用“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扣字眼,不会领会精神实质)。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作者提倡“咬文嚼字”,实质上是说,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思考:•本文的思想内容对你的阅读和写作有什么启示?内容启示学习本文给予我们的启示•让我们明白文学艺术能否进步的根本在于语言咀嚼是否到位。•让我们明白作家的语言修养程度与其艺术成就甚至一个时代的文学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让我们明白“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引起了我们对提高自身语言修养问题的重视。•让我们明白对待语言文字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从而自觉养成一种对待语言文字的谨严态度。•让我们明白语言文字的套板效应是要不得的。•让我们明白文字和思想感情息息相关,文字的咀嚼实质上就是思想感情的推敲.作为读者,阅读时品味语言,就要品出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作者,写作时要推敲语言,就要从根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