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氢原子光谱早在17世纪,牛顿就发现了日光通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并把实验中得到的彩色光带叫做光谱。一、光谱用光栅或棱镜把光按波长分开,得到光的波长(频率)和分布的记录,叫。①连续光谱由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组成的光谱叫做。炽热的固体、液体及高压气体发光的光谱是连续光谱,例如:白炽灯丝发出的光、烛焰、炽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形成连续光谱。强度光谱连续光谱②明线(或线状)光谱只含有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的光谱叫光谱。明线光谱中的亮线叫线,各条谱线对应不同波长的光。明线光谱是由游离状态的原子发射的,也叫原子光谱。明线谱每种元素都只能发出具有本身特征的某些波长的光,明线光谱的谱线也叫原子的特征谱线。二、光谱分析1)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可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这种方法叫做。2)优点:灵敏度高。样本中一种元素的含量达到10-10g时就可以被检测到。因此光谱分析可以用来确定样品中包含哪些元素,这种方法非常灵敏,利用光谱还能确定遥远星球的物质成分.光谱分析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其光谱也最简单。三、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1885年,巴耳末对当时已知的,在可见光区的4条谱线作了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7-1R=1.1010m其中叫里德伯常量除了巴耳末系,后来发现的氢光谱在红外和紫个光区的其它谱线也都满足与巴耳末公式类似的关系式。核外电子绕核运动辐射电磁波电子轨道半径连续变小原子不稳定辐射电磁波频率连续变化事实上:原子是稳定的、原子光谱是线状谱。四、经典物理的困难卢瑟福原子核式模型很好地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但是,由经典物理学既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又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例题1、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光谱分析来鉴别物质和物质的组成成分。例如某样本中一种元素的含量达到10-10g时就可以被检测到。那么我们是通过分析下列哪种谱线来鉴别物质和物质的组成成分的()A连续谱B线状谱C特征谱线D任意一种光谱BC例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从而获得光的波长成分的记录,这就是光谱。即光谱与光强度无关。B、通过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从而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记录,这就是光谱。即光谱不仅记录了光的波长分布,还记录了强度分布。C、由于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是相同的。D、原子光谱可能是不连续的。BD例题3根据巴耳末公式,指出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范围内波长最长的两条谱线所对应的n,它们的波长各是多少?氢原子光谱有什么特点?R=1.10×107m-1例题3关于巴耳末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A.此公式是巴耳末在研究氢原子光谱特征时发现的B.公式中n可取任意值,故氢原子光谱是连续谱C.公式中n只能取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值,故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D.公式不但适用于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也适用于其他原子的光谱)121(122nR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