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登飞来峰-(4)VIP免费

登飞来峰-(4)_第1页
1/12
登飞来峰-(4)_第2页
2/12
登飞来峰-(4)_第3页
3/12
登飞来峰王安石作作者者简简介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熊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背背景景链链接接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绍兴,登上飞来峰塔顶,写下此诗,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整整体体感感知知飞来山: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闻:听说。千寻:形容塔高。诗诗歌歌解解读读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诗意:飞来峰上耸立着很高很高的塔,听到鸡叫时可以望见旭日东升。诗意:飞来峰上耸立着很高很高的塔,听到鸡叫时可以望见旭日东升。夸张写景1.“闻说鸡鸣见日升”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何用意?这句诗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色彩的基调。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缘:因为。眼:视线。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意: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塔的最高层。诗意: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塔的最高层。议论抒情最高层:最高处。2.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什么?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3.最后一句话阐明了怎样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结结构构梳梳理理登飞来峰写景议论千寻之塔——极言其高鸡鸣见日——衬塔高耸不畏遮目——站得高、看得远身在最高层——语意双关高瞻远瞩胸怀抱负这是一首借景说理的哲理诗,诗人登上千寻塔远望,踌躇满志,表现了他不畏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胸怀。主主题题概概括括写写作作借借鉴鉴借景说理,意蕴深刻。全诗借景说理,前两句侧重写景,后两句侧重议论抒情,两者紧密结合,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深谙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登飞来峰-(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