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郭沫若郭沫若先生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我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他在文学方面的著作很多,有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等。《女神》是中国新文化运动诗坛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1年,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面对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星秽如血!”的黑暗现实,诗人感到极大的愤怒,陷入了苦闷感伤中,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地探索和追求。就在这一时期,诗人写下了《天上的街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读一读,写一写”的字词。(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过程与方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提高诵读能力并体会诗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教学重难点】:1、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教学方法】:朗读品味,自主、合作、探究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朗读技巧: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神往。读出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的感觉缥缈陈列珍奇不甚闲游隔着一、读一读piāomiǎochénzhēnxiánɡéshèn二、记一记缥缈:陈列:珍奇:闲游:宽广:定然: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稀有而珍贵的东西。这里作名词用。闲暇时到外面随便走走。面积或范围大。一定。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光明自由幸福美好想象联想诗人由远远的街灯依次想到什么?文本探究•诗人所想像的天上的街市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用几个词概括一下。光明自由幸福美好你能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本诗是怎样的感情基调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的感觉•本诗1-4节各用了哪一种表达手段?•联想,想象联想与想象的区别联想:甲事物想到乙事物存在存在因果联系相似关系想像:甲事物创造出乙事物存在不存在来源于客观现实研读文本1.诗人为什么要想象天上街市的美丽?是为了反衬人间的丑恶,表现他对黑暗现实的憎恨和美好理想的追求。2.诗中既然说是“缥缈”,为什么又用了两个“定然”,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用两个“定然”是绝对肯定的语气,表明诗人坚信理想的世界是一定会有的。3.诗中的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命运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不自由的,他们受着王母娘娘的专制统治,受尽夫妻分离之苦,每年只有农历七月七日那一天可以在鹊桥相会。而在诗人的想象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生活得自由幸福、美满,他们不再隔河相望,而是自由地来往,可以愉快地闲游。在诗中,牛郎织女是劳动人民的化身,他们的生活是中国劳苦大众生活的反映。作者这样写是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品析语言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所以用“现”。街灯亮后不再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2.“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诗人将“花”的量词“朵”用在流星上,表现了流星像一个火团的特征,又与灯笼的比喻相呼应,而且让读者感到“流星”和“花朵”一样美丽。你知道关于月亮的哪些传说?试展开想象:将来的某一天,假如你成了中国的宇航员,也登上了月球,见到了传说中的吴刚、嫦娥,你将会……拓展延伸天上的街市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光明自由幸福美好(牛郎、织女)联想想象实写虚写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