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课时作业3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VIP免费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课时作业3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1/7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课时作业3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2/7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课时作业3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3/7
课时作业3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濮阳高三调考)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这说明诸子学派()A.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B.共有相似的政治诉求C.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D.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解析:从材料中的“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来看,各家都热衷于探讨治国理政的方法和策略,说明诸子学派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故答案为A项。从材料中的“政见各异”来看,B项说法错误,排除;并非所有学派都主张“革故鼎新”,也有主张回到从前,排除C项;儒家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并非各派都是如此,排除D项。答案:A2.(2018·本溪高三摸底)根据学者许倬云的统计,春秋时期政要人物516人中出身寒微者135人,占总数的26%;到了战国时代,在713位政要人物中,出身寒微者243人,占总数的34%。对此现象出现原因的推断,正确的是()A.宗族制度彻底瓦解B.世家大族向士族转化C.宗法制度开始下移D.私学教育的迅速发展解析:从材料中看,战国时期政要人物出身寒微的人数比例比春秋时期要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私学教育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这一现象与宗法制无关,所以排除A、C选项。B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故排除。答案:D3.(2018·衡水高三大联考)韩非子提出君主要善于用法来管理官吏,还要做到“使法择人,不自举也”。这一主张()A.要求君主熟悉法律B.体现王在法下C.是对贵族政治的否定D.突出依法治国解析:韩非子选拔官吏的主张是依靠法律选择人,而不是依靠人来选拔,这是对传统贵族世袭制度的否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说明君主是用法选拔官吏,不是熟悉法律,故A项错误;封建社会仍然是王在法之上,故B项错误;古代封建社会仍然是人治社会,不是依法治国,故D项错误。答案:C4.(2018·兰州高三段考)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提到:“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两者对道家思想高度肯定的主要依据是道家()A.哲学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B.“无为而治”的理念影响深远C.对世界本原进行了深刻探讨D.经典著作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解析:材料强调了道家是根,是因为道家对世界本原进行了探讨,是因为道家研究的是世界的本原问题,选项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辩证法思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无为而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自身正确但和题意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答案:C5.(2018·衡水高三一调)荀子按“上贤、次贤、下贤”的标准把儒者分为三个等级:“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众人者,工农商贾也。”这说明荀子()A.制定了严格的选官标准B.反对靠血缘关系选官C.适应了将儒学政治化D.未突破原有等级观念解析:“严格的选官标准”表述错误,排除A;“反对靠血缘关系选官”与题干无关,排除B;材料强调荀子按贤能把儒者划分为“上贤、次贤、下贤”三个等级,荀子代表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适应了将儒学政治化,故C正确;“原有等级观念”是奴隶社会的等级观念,荀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材料有关儒者三个等级的标准突破原有等级观念,排除D。答案:C6.(2018·河北高三段考)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描绘了“有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老而无妻子者有所待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的理想社会。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解析:根据题干“有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可知是指没有贫富劳逸的不均;“老而无妻子者有所待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是兼爱的主张;故C项正确。孔子主张“仁、礼”,与题干主张不符,排除A。老子主张“无为”,与题干主张不符,排除B。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与题干主张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答案:C7.(2018·威海高三调研)《韩非子·解老》:“凡法令更则利害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课时作业3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