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教案2003年9月12日第(1)次课教学方法(大课)学时(2)专业(七年制)班级()授课题目:肺炎本课目的:重点:肺炎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特殊病原肺炎的临床特点难点:肺炎的病理生理改变本次课程采用教具及电化器材:多媒体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及时间分配)[概述](2分钟)定义流行病学[分类](8分钟)根据病理及X线分类病因分类病程分类支气管肺炎[概述](1分钟)[病因](3分钟)[病理](3分钟)[病理生理](13分钟)(重点,难点)[临床表现](10分钟)(重点)[并发症]:(5分钟)[辅助检查](7分钟)[诊断及鉴别诊断](7分钟)[治疗](10分钟)(重点)[预防](1分钟)[几种特殊病原的肺炎](10分钟)讲稿内容备注(参考文献、授课形式)[概述]1.定义:由不同病原体和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肺部炎症。其共同的表现:发热,咳嗽,气急,紫绀,肺部中细湿罗音。2.肺炎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多见病,居各种住院病人的首位。全国21个儿童医院统计占住院病人的1/3—1/2。肺炎死亡率较高,WHO统计发展中国家小儿死亡原因首位。小儿四防病之首(肺炎,腹泻,贫血,佝偻病)[分类]1.根据病理及X线分类:支气管肺炎:婴幼儿多见(由于婴幼儿缺乏抵抗力),也叫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婴幼儿多见大叶性肺炎:年长儿及成年人多见(由于其免疫功能增强,病灶可以局限)2.病因分类,临床上最好的分类,可以指导临床治疗细菌性肺炎(40%)病毒性肺炎(40%)支原体肺炎(15%)衣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其他肺炎3.病程分类:急性肺炎<1月,临床上多见,一般多为2—3周。迁延性肺炎1—3月,慢性肺炎>3月,临床上治疗困难,注意寻找病原菌.4.病情分类轻症肺炎重症肺炎5.按住院48小时前后发生的肺炎分类社区获得性肺炎院内获得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概述]婴幼儿最常见(1分钟)<1岁,占50%;3岁以内占80%,四季均可发病,冬季及气候骤变时多见,佝偻病,营养不良易引起重症及并发症。[病因]1.易感因素:肺组织发育不全(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粘液腺分泌不足,气道较干燥,纤毛运动较差,总的来说,肺泡数量少,含气少,间质发育旺盛,血管丰富,故容易感染.免疫功能低下,非特异性免疫(咳嗽反射弱,纤毛摆动力差);特异性免疫(特别是SIgA低造成局部抗感染能力低下)2.病原体细菌肺炎链球菌最为多见,葡萄球菌也较常见(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易引起重症肺炎),由于近年来抗生素大量应用,G¯杆菌感染率上升(B型流感杆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绿脓杆菌等)病毒RSV,ADV,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衣原体3.诱因:气候突变,护理不当,通风不良某些疾病因素(先天性心脏病,佝偻病,营养不良,急性传染病)[病理](3分钟)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侵润;光镜下可见肺泡壁水肿,肺泡毛细血管充血,肺泡内充满中性粒细胞,红细胞,纤维渗出物及细菌。渗出物可以沿肺泡间孔向周围组织蔓延,形成点片状病变。细菌感染以肺泡炎症为主,而肺间质病变轻微.病毒感染以肺间质炎症为主,而肺泡病变轻微。[病理生理](15分钟)(重点,难点)肺炎的感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肺炎的病理生理特点:低氧血症,CO2储留,毒血症;若肺炎病变严重,三大病理生理改变得不到改变,可以累及到其他重要脏器,,引起其他脏器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如: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具体见多媒体图)[临床表现](10分钟)(重点)一般为急性起病,早期有上感表现。1.一般肺炎的表现(1)发热:一般为不规则发热,少数呈弛张热,稽留热。一般热程为3—5天,ADV轻症为7—10天,重症可达2—3周,小婴儿可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2)咳嗽:轻重不一,早期为干咳,以后为湿性咳嗽,小儿可闻及痰响,大儿童可咯痰,小婴儿由于咳嗽反射弱,表现为呛奶,口吐白沫。(3)气促:呼吸频率增快,严重时呼吸辅助肌参与,出现三凹征,点头呼吸,鼻翼扇动。(4)紫绀:当还原血红蛋白>50g/L,紫绀的部位:口唇,鼻唇沟,面色,甲床。(5)肺部中细湿罗音,以吸气末肺底明显,严重时为两肺满布中细湿罗音。(6)其他:精神萎糜或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