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一、基础巩固1.“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这样,议会和国王的关系就完全反转了……从此,英国不再发生革命,和平与渐进成了社会变革的手段。”这一切,始于()A.1688年“光荣革命”B.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C.18世纪责任内阁制形成D.1832年议会改革答案:A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其确立的标志是()A.“光荣革命”B.《权利法案》颁布C.责任内阁制形成D.1832年议会改革解析: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正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故选B项。答案:B3.有学者说:“当新社会的曙光初露霞曦时,英国抓住机遇,领先走进一种新文明,以致后来国家都要跟在它后面,这个小岛带动了世界。”英国领先走进的新政治文明是()A.君主立宪制B.君主专制C.民主共和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析: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故答案为A项。答案:A4.英王乔治一世在位时,因不懂英语和对英国政务不熟而不出席内阁会议。这一现象有利于()A.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B.政治清明局面的出现C.改善英国的对外关系D.确立议会主权的原则解析:国王乔治一世不愿出席内阁会议,有利于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并组建内阁,为责任内阁制的逐步形成提供了条件,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5.18世纪中叶,在英国“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行,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这实际上反映了()A.选举权不断扩大B.内阁对议会负责C.“内阁专横”的局面D.国王权力的增强解析: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步形成并不断得以完善,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故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不符合时间要求,D项与历史事实相悖。答案:B6.据统计,从1887年到1897年,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会议全部时间的84.5%。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内阁制定具体的实行细则。这种现象反映出英国()A.议会已有名无实B.内阁权力在逐渐增强C.内阁已取代议会D.议会已丧失立法权力答案:B7.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在新设选区伯明翰,一位目睹者惊叹:所有选民“都站在这一党或那一党投票”。这种现象表明()A.英国已确立了责任内阁制B.英国政治具有明显的政党政治色彩C.英王在政治中的作用消失D.英国的资产阶级政党越来越多答案:B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以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1831年,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内阁提出改革法案……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1832年通过。——《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选举法案规定:取消和减少已经衰落的选区的议会代表席位,它们的席位转给新兴的工业城市……城市选民资格放宽到年收入达10镑以上的房主和年付10镑以上的房客,农村选民资格则为年收入达10镑以上的土地持有者和年收入达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钱乘旦《英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材料二反映了英国议会选举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主要局限性又有哪些?(2)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简要谈谈你对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基本认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结合材料一、材料二中“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等信息,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等方面进行归纳;第二小问“变化”可结合材料二中“取消和减少已经衰落的选区的议会代表席位,它们的席位转给新兴的工业城市”等信息进行概括;第三小问“局限性”需要联系“年收入达10镑以上的土地持有者”等信息进行思考。第(2)问可围绕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内容和结果,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进行分析和说明。参考答案:(1)原因:新兴工业城市的崛起;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国内群众斗争的高涨;工业资产阶级为谋取参政权而积极斗争。变化: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放宽。主要局限性:工人阶级和贫苦人民的政治权利仍然受到种种限制。(2)改变了中世纪沿袭下来的选举制度,适应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推动了英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但没有实现普遍平等的选举权。二、能力提升1.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