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语文仿真测试卷五(内容:第五册人教大纲版)第Ⅰ卷(共77分)一.(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2分)A.滑稽jī寒颤chàn静谧mì不无裨bì益B.弥mí散憔qiáo悴潜qiǎn行载zài歌载舞C.什shí物孪luá生褴褛lǚ哄hōng堂大笑D.摇曳yè别墅shù倘tǎng若骇hài人听闻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项是:(2分)有这样一种生活,你没有过,就不知其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过,就不知其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过,就不知其纯粹.A.经营体验拥护B.经历体验拥有C.经营体察拥有D.经历体察拥护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深秋的香山,是人们欣赏红叶的好时候.B.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C.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D.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二.(4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后面的问题.[一](24分)儿子的鱼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14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蛙,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蛙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蛙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蛙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一秒钟后,男孩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B)“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蛙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预备着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蛙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我们三个人都呆住了.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蛙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蛙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有4公斤重的王蛙.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蛙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儿子”捕鱼的故事.(5分)5.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位善于教育孩子的父亲.请从A.B中任选一处结合语境说明这一点.(4分)6.小说以“儿子的语”为标题,有什么含义?(5分)7.用简洁的语言分析小说中“儿子”的形象.(4分)8.生活中,你捕到过自己的“鱼”吗?请写出你“捕鱼”的经历和感受.经历:感受:(6分)[二](21分)华山并非一条路①在语文学习的诸多品质中,拥有阅读创新的品质无疑是令人艳羡的.可是问起如何创新,许多中学生便会一脸茫然.他们往往觉得,历代前贤像高山耸峙,须仰视才见.我们后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