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九下—《庄子》故事两则一、文学常识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庄子》。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或:有的人。恐:害怕。国:国都。往:前往。鹓雏(yuānchú):像凤凰一类的鸟。止:栖息。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醴(lǐ)泉:(甘甜,甜美的泉水。于是:在这时。鸱(chī):猫头鹰。吓(hè):模仿鸱发怒的声音。濠梁:濠水之滨,濠,水名。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吗”全:完全,确定是。请:请允许我。循:从…说起。本:最初。安,怎么。既:已经。【一词多义】吓:仰而视之曰: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用作动词,威胁于:鹓雏(yuānchú)发于南海:从于是鸱得腐鼠:在而飞于北海:到达之:子知之乎:代词,鹓雏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助词,的固:固不知子矣:固然。子固非鱼也:本来。【古今异义】止:古义:栖息今义:停止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因果关系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词类活用】惠子相梁:相,名词活用作动词,做宰相三、内容要点【文意概括】庄子故事两则,即有关于庄子的两则故事,分别为《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其中《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无意于功名利禄的清高的品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则以能否知道“鱼乐”的辩论问题,表现了庄子豁达的心态和高超的生活情趣。【重点问题】1、指出《惠子相梁》中运用比喻的内容鹓雏(yuānchú)比喻意:庄子,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意:惠子,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腐鼠比喻意:功名利禄。鹓雏(yuānchú)的故事里,鹓雏(yuānchú)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yuānchú),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使惠子自己觉得愧疚,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2、庄子和惠子各是什么样的人?庄子:鄙视功名、清高自守、机智、幽默、能言;惠子:醉心功名、利欲熏心、无端猜忌、心胸狭窄四、阅读题典【题源】(上海市杨浦区2014年中考一模)【题文】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黄帝曰:“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④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①大隗(wéi)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涂:同“途”,路。④奚:何,什么。【小题1】解释加点字。(4分)(1)若知具茨之山乎若()(2)异哉小童异()【小题2】对画线句“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那些开辟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B.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C.开辟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D.那些治理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小题3】有一个成语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请说出这一成语:__________(2分)【小题4】文中的黄帝是一个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答案】【小题1】你奇怪【小题2】B【小题3】害群之马(2分)【小题4】谦虚好问尊重他人(礼贤下士)【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的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文常用词语的掌握来判断词义,但要注意词义的变化,比如“异”是形容词用作动词。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直接根据“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