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疗保障局的职能及组建来由为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确保医保资金合理使用、安全可控,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更好保障病有所医,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职责,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职责,民政部的医疗救助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医疗保障局。以往卫生部门、人社部门争论不休的,药品采购工作究竟谁管这个问题,如今国家给出了答案,将由医疗保障局全盘接手。早在2017年6月28日,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其重要性和急迫性,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到了新的高度。《指导意见》提出,健全医保支付机制和利益调控机制,实行精细化管理,激发医疗机构规范行为、控制成本、合理收治和转诊患者的内生动力,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患者有序就医,支持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切实保障广大参保人员基本2医疗权益和医保制度长期可持续发展。可见,如今,国家医疗保障局的成立,将极大的促进该文件的落实推进,对于医疗机构、药企都将带来非常重要的影响。医保局,成为药企及医疗器材企业最关注的部门。医疗保障局成立之后,将成为药企和医疗器材企业最关注的政府部门。有以下三个原因:1、市场准入对于国内医药行业来说,到底什么是市场准入?我们可以狭义的理解为:招标,进医保。药品通过不了招标,就等于丧失整个医院市场。再者,药品若进不了医保目录,即使通过招标,对其市场也将有非常巨大的影响。招标、医保目录都是市场准入,而现在这两项权利都落到了医疗保障局的手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严控用药医保控费,显然还是2018年的关键词。在医保控费的大招下,对于药企而言,进目录只是个门槛,医院准入和医保支付标准才是重中之重。医疗保障局拥有从源头控制费用的权利,对于此前用量大的药品辅助用药将有直接的控制权。此外,在医保支付标准下,将促使医院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使用成本最低的药品治疗患者。未来,在医保大环境下,各方利益的博弈会更加明显。3、直接决定药价此前,对于药品价格,发改委管定价,人保部管医保目录,卫计委管招标采购,最后由医保来支付,花钱的谈不了价格、管不了规范3使用,结果造成医保压力越来越大。如今,由医疗保障局接手药品招标采购,一方面体现了"谁付费、谁操盘",另一方面,在现实的医保资金下,将采取药品中标价格与医保支付标准紧密捆绑的方式,以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医院或者医联体可以根据医保支付标准,来对药价进行谈判。他们甚至可以委托第三方平台、各地医保局进行药品谈判。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在医保支付标准的基础上,降低药价,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可以说,医保将从多个角度,直接影响药企,甚至关乎企业命运。而其中的掌舵者,就是医疗保障局。多年以来,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出现诸多乱象,也正因此,在多年的全国人大、政协会议召开期间,有不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对现有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进行改革完善。针对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在今年的两会上,有提案直言由地方政府包办的药品招标政策严重走偏,异化为变相行政审批,衍生出诸如地方保护、区域封锁、行政垄断、指定配送中标、甚至商业贿赂等一系列问题。[3]医疗保障局的横空出世,实现了"三保合一","四权合一,"新的主管部门,既有权,又有钱,可想而知,其对于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卫生资源的配置,将起到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药品招标及医疗器材采购方面。药企大洗牌来临4统管"招标、医保、药价和监管"四大法定的医保局,注定要在医改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这将彻底影响所有药企,又一个大洗牌时代将来临。药品招标、医保目录,都是市场准入的范畴,过不了招标、进不了医保,就彻底失去全国公立医院市场。目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