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大学生社团发展的路径[摘要]在科学发展的视野下,高校和大学生两方面都要科学定位大学生社团发展新内涵,通过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日常的管理和引导、探索社团管理的新模式三方面积极构建大学生社团科学管理新模式。切实推进大学生社团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做到促进大学生社团内部的和谐发展、处理好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各方面关系、发挥社团成员的重要作用。[关键词]大学生社团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作者简介]刘晓慧(1982-),女,河北崇礼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河北张家口075000)葛超(1983-),女,河北顺平人,河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保定071000)李光普(1984-),男,河北任县人,邢台市人民政府,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邢台054000)[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0)32-0050-02一、坚持发展理念,科学定位大学生社团发展新内涵在大学生社团建设中要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定位大学生社团发展的新内涵,拓展高校社团工作的新思路,探索高校社团建设的新路径。1.高校应科学定位大学生社团。高校应按照2020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20]16号),对大学生社团进行科学定位。首先,改变管理理念。将大学生社团纳入大学生“德育一体化”的育人体系之中,通过宏观引导与具体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明确的政治方向,将大学生自身的理想、信念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改善管理方式。应先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再根据职责形成管理合力,不断推进大学生社团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最终确立起“党委宏观领导、共青团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具体指导、行政积极支持”的培养新格局,为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2.大学生社团应理性认知社团发展。首先,应理性明确发展目的。一是社团的发展壮大,二是成员的成长成才。这两点的统一是高校社团科学发展的最终内涵。其次,应清醒认识发展路径。根据发展目的,将重点放在如何满足成员的成长需求和价值体现上,通过开展实实在在的社团活动,展现自身活动价值和意义,并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创新,以特色求发展,形成社团品牌,最终促进社团成员的全面成长。二、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大学生社团科学管理新模式1.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大学生社团建设过程中树立和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从思想认识、行动目的、工作方法上依托大学生开展各项工作。思想上要将大学生作为工作主体和服务对象,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而不是将大学生单纯作为被管理的对象;行动上要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在方法上适时根据新环境、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采用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来解决问题,贴近学生实际,更好地为广大同学服务。2.加强日常的管理和引导。首先,建立一整套完整有效的制度体系。一是结构完善,要确立具体职位,明确任职要求、工作责任和考评制度,做到专人专职,为社团的有序高效运作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和人才保障。二是制度完善,要结合社团自身情况,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并加以落实,为社团的发展壮大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加大对大学生社团的扶持力度。自主性、开放性和流动性是当今大学生社团所具备的三个特点,正因如此,在发展上就具有了很高的不可预测性,故此高校应立足本校客观条件,通过经费支持、活动场地提供、指导教师配备等途径,有效提高对大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力度。最后,高度重视网络虚拟社团发展,占领新型文化信息传播阵地。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网络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多元化态势明显,对大学生社团的科学管理提出了挑战。高校要积极主动占领新型文化信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