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第二节地球的表面形态地球的表面形态也叫地形、地貌:地球陆地表面的形态或外貌。是什么作用造就了这些千差万别的地表形态?这些作用的力量又来自哪里?沙漠科学家经过对当今世界上最高峻的科学家经过对当今世界上最高峻的喜马拉雅喜马拉雅山脉山脉的考察和精密测量,发现它在的考察和精密测量,发现它在25002500万年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科学家还在喜马拉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科学家还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许多鱼、海螺、海藻等雅山上发现了许多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海洋生物化石物化石,而且还发现喜马拉雅山现在还在不,而且还发现喜马拉雅山现在还在不断地升高(上升的速度是每年断地升高(上升的速度是每年18.518.5毫米)。毫米)。另外另外,,据考证据考证,,现在台湾海峡的底部也保留着现在台湾海峡的底部也保留着古河道古河道的的痕迹痕迹。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什么。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什么??(一)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二)分类:(根据能量来源分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地球内部太阳辐射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使地表高低起伏使地表趋于平缓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形态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活动1读书)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2、板块处于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活动比较剧烈,多火山、地震。活动2:读图思考:1.赤道穿过了个板块?2.完全由大洋地壳组成的是板块?3.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板块?太平洋印度洋6读图思考:4、板块之间有哪两种相对运动形式?形成了哪两种板块边界?(挤压碰撞消亡边界;张裂生长边界)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5、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与哪两个板块的运动有关?6、上述运动使地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日本海沟马里亚那海沟菲律宾海沟东亚岛弧链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活动3:说说下列地形是怎么形成的?(阿尔卑斯山,南美安第斯山,太平洋西部岛屿,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马里亚纳海沟)(1)印度洋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亚欧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2)上述两个板块的运动造成了什么结果?(3)上述运动使地形发生了什么变化?读图思考:(1)阿拉伯半岛属于什么板块?(2)与阿拉伯半岛相临的非洲板块朝什么方向运动?(3)红海是怎么形成的?答案;(1)印度洋板块(2)朝北方运动(3)位于非洲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上,是两个板块彼此分离形成的。板块移动板块移动对地貌影响对地貌影响举例举例边界类型边界类型板板块块碰碰撞撞板块张裂板块张裂陆陆陆陆相碰相碰陆海陆海相碰相碰形成巨大的形成巨大的高原和山脉高原和山脉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山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消亡边界消亡边界大陆板块形成大陆板块形成岛弧和海岸山岛弧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脉,大洋板块形成海沟形成海沟南美安第南美安第斯山脉,斯山脉,太平洋西太平洋西部岛屿部岛屿消亡边界消亡边界形成裂谷形成裂谷和海洋和海洋东非大裂东非大裂谷,大西谷,大西洋和红海洋和红海生长边界生长边界边界类型地区交界处板块板块张裂区(生长边界)大西洋红海东非大裂谷冰岛板块碰撞区(消亡边界)喜马拉雅山脉地中海、阿尔卑斯山脉科迪勒拉山系东亚岛弧链、海沟亚欧、非—美印度洋—非美—亚欧印度洋—亚欧非—亚欧太平洋—美太平洋—亚欧印度洋—非(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概念:裸露地表的岩层,它们有的是倾斜弯曲的,有的是断裂错开的,这些都是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褶皱断层2、构造类型与地貌(1)褶皱(flash)(背斜、向斜)与地貌岩层形态(一般形态)地貌背斜向斜向上拱起向下弯曲山岭或谷地谷地或山岭概念: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便会发生弯曲变形褶皱的形成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谷向斜山想一想,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性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