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轻重工业的发展中国轻重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趋势状况及其趋势09国贸2班:宋倩于蒙金海琴一、工业的概念及分类2.分类按产品性质按生产对象重工业加工工业或制造业采掘工业轻工业以生产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我国工业发展阶段我国工业化的过程划分为四个时期:(1)1949-1984年:工业化的准备时期。旧中国工业十分弱小,并集中在沿海城市。新中国成立拉开了中国现代工业发展和工业化的序幕。但这一时期城乡隔绝,工业化只限于城市,而没有进入农村。我们可以把这一时期称作工业化的准备时期。(2)1984-2002年:工业化的起步时期。1984年中共中央做出了在城市进行改革经济体制的决定,从而使改革开放在全国城乡普遍展开。到2002年中共第十六次代表团大会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基本形成。标志着我国的工业化行将进入一个动力更强、力度更大、影响面更广的新阶段。(3)2002-2020年:工业化加速推进的时期。这个时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基本确立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从而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工业化的激励和传导作用高度释放的时期。这一时期将是中国工业化力度最强、速度最快、在质量上迅速提升的时期。(4)2020-2049年:工业化的成熟和完成时期。按照国家发展规划,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2049年,我们所要完成的,可能不仅要基本包括西方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所完成的初期、中期、后期任务,也将包括他们在"后工业社会"所实现的一些重要发展。沈阳大连唐山天津青岛南京上海重庆广州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集中的地区40多年来工业建设发展的地区原有和扩建的工业中心新建的工业中心中国工业分布的变化工业化的历程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历程工业消费品需求先轻工业化(初期)投资少、技术要求不高、见效快资本缺乏、技术落后、劳动力充足价廉轻工业、农业改造,城市化、基础设施后重工业化(中期)资本品需求、装备制造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劳动力成本提高收入增加、需求结构、非物质需求增加发达工业化(后期)轻工业、农业改造完成,城市化实现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工业化的一般规律)中国工业化的特殊历程国际环境、政治、军事因素重工业优先发展(改革前)经济结构、西方实力、主观意愿理论认识偏差、苏联工业化模式短缺经济、消费需求轻工业发展(改革以来)工业基础,资本、技术条件战略转变、结构调整重新重工业化(新世纪)工业化的历程我国轻重工业的发展状况轻工业:1984年以前农村的村及村以下办工业归属农业,1984年以后划归工业。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轻工业加快发展、高加工度化与产业结构纠偏(1979~1990年):那时日用家具、皮鞋等是很难买到的奢侈品。如今,轻工产品产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产品产量呈现几十倍,上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增长。重工业:2004年始,有关中国进入重化工业时代的言论不绝于耳,1月20日,中新社报道,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断言——“中国工业进入重化工业时期,中国工业经济进入新的经济增长平台。”中国产业结构演变010203040506070809010019521954195619581960196219641966196819701972197419761978轻工业比重重工业比重中国产业结构演变•传统体制下重工业超前发展的政策背景1.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迫使中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2.当时,发达国家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阶段,重工业的规模和水平仍然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952-1978年中国轻重工业的变化*重工业化过程比较明显。*轻工业主要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为主,说明重工业化过程是在轻工业没有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重工业内部,包括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在内的初级产品生产占较大比重。中国产业结构演变•传统体制下产业发展战略的效应1.增强了国民经济实力,奠定了产业发展基础2.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格局3.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产业结构失调,重工业化过程难以为继*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高积累、低消费)*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企业效益低下重工业化的表现产值比重图三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