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专题4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同步测试人民版必修2一、选择题1.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A.电影电视B.电报电话C.报刊杂志D.铁路交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具体历史现象的准确再认能力。注意时间:近代社会;作用:大众化的传播媒介。在中国报刊比电报电话出现要早。2.“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②使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③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④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结合重难点讲解,可知①②④可选,但报刊的发展却起不到扫除文盲的作用。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如果此时你在广州,想要最快了解大会的实况,你可以借助的传媒是()A.报纸B.广播C.电视D.互联网【答案】B【解析】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广播比报纸要快,故选B项。4.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正式开播是在()A.南京B.上海C.哈尔滨D.北平【答案】B【解析】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5.广播影视的普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家庭生活。关于其普及历程的表述错误的是()A.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建成于新中国成立后B.与广播和电视相比,电影在中国产生、放映相对要早C.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快速发展D.目前,我国已建成了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答案】A【解析】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开播,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6.下列现象在中国近代出现,其先后顺序是()①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②中国人自己创办近代报刊③有轨电车交通系统④外国电影在中国放映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④③①D.①③②④【答案】C【解析】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是20世纪30年代前后,在京津等地开始出现;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是在1896年。7.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上海这个深受近代西方文明影响的城市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如果世博会上举办以“民国初年的上海”为主题的展览,以下情景不可能列入展览内容的是()A.看电视剧B.到徐园观看电影C.穿上中山装D.品尝西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解题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时间为“民国初年”,此时中国的电视事业还没有诞生,故A项错。8.(·天津五校区联考)20世纪五十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A.大众传媒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政治民主的进步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发展C.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政治自觉性大大提高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答案】A【解析】“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得益于大众传媒技术的进步,“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可见其进步有利于政治民主的进步。B、D两项说法材料无法体现;C项说法属于主观臆断,不具有联系。9.年7月11日,待在家中的中国居民为及时迅速地掌握世界杯第一手的资讯,并就赛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好选择哪一媒介()A.报纸B.电视C.广播D.互联网【答案】D【解析】互联网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广泛性等特点,人们上网除了观看节目,还可以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10.互联网正在覆盖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