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生物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后强化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答案]A[解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动物体或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但反射的发生除具有完整反射弧外,还需一定强度的刺激。2.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答案]A[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一个神经元与其他相邻的多个神经元相连,所以可能有多个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能识别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并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并未透过突触后膜。3.神经冲动在体内的传导途径是()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答案]C[解析]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途径是:神经元的树突接受或产生兴奋,然后经细胞体、轴突和轴突末端的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4.某人大脑的某个部位受到损伤,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A.S区B.W区C.V区D.H区[答案]C[解析]该病人能说话、能听懂别人的谈话,说明S区(运动语言区)、H区(听觉语言区)均正常。但看不懂文字,说明受损部位是V区(视觉语言区)。故选C。5.兴奋沿着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局部电流的形成是()A.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B.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C.细胞膜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D.细胞膜内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答案]A[解析]兴奋沿着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局部电流的形成是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仍然是内负外正,兴奋部位变为内正外负,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6.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外的电位变化是()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答案]A[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受到刺激后,膜内外发生电位变化,表现为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二、非选择题7.下图是突触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内写标号):(1)用箭头在图下方的长框中标出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2)⑤中所包含的化学递质是________或__________,这些物质可与①作用改变[]________的离子通透性;结构①的形成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器______有关,结构⑤________的形成与细胞器________有关。(3)维持Na+、K+浓度的细胞内外的差异,与[]________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4)若⑦内的氧分压为A,二氧化碳分压为B,⑦外的氧分压为A′,二氧化碳分压为B′,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A________于A′,B________于B′。[答案](1)(2)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③突触后膜核糖体突触小泡高尔基体(3)⑦线粒体(4)小大8.下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若将该反射弧放入较低浓度的钠盐培养液中,传入神经元静息时,膜内Na+浓度将________(高于、低于、等于)膜外。(2)用a刺激神经,c测到的电位变化如乙图。膜电位从③到④变化时,膜上打开的离子通道是________。(3)正常时,分别用a、b刺激神经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某同学用a刺激神经,发现骨骼肌不收缩。是传出神经元受损、d部位受损还是骨骼肌受损导致骨骼肌不收缩?为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利用图甲中的反射弧,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