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凤镇小凤村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2007年——2010年)第一章概况(一)地理位置五凤镇小凤村地处龙泉山脉中段,属浅丘村,平均海拔400米,辖17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4.93平方公里,常年气温16.7度。东与XX县区宏缘乡交界,南与五凤溪社区、金凤村接壤,西与金凤村相连,北与小凤村、罗坝社区相邻,距县城40公里,距镇政府1公里。2004年12月村级区划调整时由原鸣阳、金牛村合并而成。(二)人口状况全村共17个组,1347户3465人,其中男性1802人、女性1663人。全村共有劳动力1840人,其中男劳动力957人、女劳动力957人。残疾人86人,五保户18人,低保户47户。经商个体户61人,从事汽车运输48人,种植业大户5户,养殖业大户2户,营销大户2户。(三)务工和就业情况常年外出务工739人,其中男性348人,女性391人,省内务工165人,省外务工295人,县镇内务工279人,男性主要从事建筑业,女性主要从事服务业。(四)农民生活条件及基础设施状况农民居住方面:目前仍有125户323人还居住在土坯房内,主要集中在4组和8组。生活用水方面:目前受干旱影响,饮水困难户数110户318人,牲畜数607头。交通方面:县级公路2.3公里,村级公路9公里,社级公路13公里,硬化路面13900平方米。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小凤村共有堰塘3口,常年蓄水1万立方米,可灌溉面积530亩。100立方米以上的蓄水池7个,沟渠25公里,水井450口,沼气池102个。(五)土地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全村有土地资源7395亩,其中农业用地2546亩(田424亩,土1849亩),林地面积1151亩,主要林种为椪柑、脐橙第1页共6页及苗木;水域面积2219亩,滩涂等1479亩,采掘业2006年利税额为81万元。基本农田数量1040亩,人均耕地面积0.66亩。粮食作物4066亩,产量1140吨,经济作物737亩,产量136吨。2006年生猪出栏7102头,小家畜29463只,人均占有粮食329公斤,人均纯收入4175元。(六)社会事业发展基本情况全村有电视农户1280户,电话543户,卫生站点2个,村小学1所学生68人,幼儿园1所23人,村党员活动室和村两委办公室占地90平方米,计划生育服务室1个。2006年2352人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七)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党支部和团支部基本情况。共有党员76名,其中男性党员62人,女性党员14人;高中及以上文化9人,初中文化30人,初中以下文化37人;35岁以下5人,35至45岁10人,45至59岁26人,60岁以上35人;外出务工24人。党支部委员会由3人组成,刘维兵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共青团员252人。村委会基本情况。村委会由3人组成,肖桂木同志任村委会主任。分别成立了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巡逻队、应急分队、计生协会、村民代表大会、民主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领导和监督小组。第二章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发展思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四位一体”和推进城乡一体化“三个集中”及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环境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定位。重点打造椪柑、野山椒、速生杨产业,建野山椒深加工厂一个,形成“一村一品”;建服装加工厂两个;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实施土地规模经营,壮大集体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目标。到2010年,土地规模经营达到60%以上,农民第2页共6页集中居住达到90%以上,农村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以上,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基本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第三章产业发展(一)指导思想和原则按照县委农业“五化”工作要求,着力打造椪柑、野山椒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以组建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载体,建立新的产业发展体制和机制,实行集中发展、规模经营、公司运作,以此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二)产业规划项目1、种植业。在沿淮罗路两侧发展椪柑1000亩,并在各组发展野山椒1000亩。2、养殖业。动员广大农户积极发展养殖业,抓好生猪及小家禽的养殖,2010年生猪出栏达到2600头,小家禽达到2.5万只。3、林业。动员广大苗木积极种植各种经济苗木;增加花卉的培植;在沱江河鸣阳河段新种植1000亩的速生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