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发展安排意见为充分发挥我市在中药材生产和加工方面的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全市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力争使我市中药材产业在“十二五”末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亮点。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皖政办〔2010〕68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现就加快全市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1、总体要求。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市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确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坚持以财力增强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按照“抓龙头、建基地、创品牌、兴产业”的发展思路,培育扶持中药材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打造中药材名优品牌,努力把中药材产业培植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亮点。2、基本原则。一是突出重点,集聚发展。充分发挥区域医药产业的特色和优势,把握主攻方向,围绕重点领域,集中力量进行突破。二是加强扶持,注重引导。高度重视,切实将此项工作摆上应有位置,加大帮扶力度,主动协调有关部门为区域医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合作开发,强化创新。针对重点发展领域,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技术创新,积极研发应用高新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3、工作目标。到2015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全市中药制剂年产值规模达5亿元以上企业2家,中药相关产品工业总产值达12亿元。二、重点工作4、重点扶持中药材产业化龙头企业。认真实施“振兴皖药行动计划”中的“中药材提速增效工程”,加大对省天康药业有限公司、天洋药业有限公司等中药材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和有效措施,为中药材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第1页共4页创造良好环境,促进龙头企业健康发展。鼓励和扶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速产业升级,支持其上品种、上项目、上规模,开展深度加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产业竞争水平。对医药企业申报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分别给予3000元、1000元、700元资助;获得国家新药批准文号,每个文号奖励1万元。专利申请资助由市科技局受理,经审核把关后按资助标准发放;国家新药批准文号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受理,报市政府审定后按标准发放。同时加强对龙头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业务和技术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着力建设一批企业家和技术骨干队伍。5、积极打造杨村医药产业园。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的杨村医药产业园,支持园区水、电等配套设施尤其是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积极利用医药产业园平台吸纳药品、医疗器械生产和经营企业入园,大力发展中药提取和中药精制,延伸产业链条,形成集群效应。6、建立适合种植的中药材基地。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积极引导和鼓励建立适合种植的中药材基地,大力开展芡实深加工,提升芡实产业附加值,带动芡实产业发展。7、做大做强中药饮片产业。不断完善中药饮片材市场管理体系,逐步改善市场环境,加强软硬件建设,积极帮助省华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市内相关饮片企业与省内外大型企业(尤其是亳州中药材基地)开展合作,鼓励外地同行业相关企业以参股、控股等方式,联合、兼并、重组市内企业,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积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中药材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开展中药饮片炮制和质量控制技术等研究,将松花粉等饮片新产品进行重点市场推广,争取做大做强,带动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着力加强市中医院建设,鼓励发展地方特色中药。8、开拓中药保健食品市场。鼓励市内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加工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积极争取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人员来我市进行保健食品研究开发,与企业共建基地,支持向保健食品、食品、食品添加剂、调味品、色素等领第2页共4页域拓展,开拓新产品,使我市已有的富铬、富锌、富硒松花粉胶囊、富硒灵芝孢子粉胶囊、蚂蚁粉胶囊等保健食品种类不断丰富,提升竞争力,产生集群效应,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成分创新产品。9、强力推进品牌化建设。切实把品牌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争创名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