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打造高效课堂之我见绛县实验中学高永红关键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高效课堂学会学习内容摘要:为适应课改要求,通过借鉴学习和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改变传统的教法和学法,尝试实现优质轻负的高效课堂,自己的在探索中的一些想法、做法、实践效果、反思改进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校是一个从乡镇搬迁到县城的高中,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薄弱,阶段性考试成绩发展度差,与新课程改革要求尚有很大的差距。为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逐渐实现优质轻负的高效课堂,学校决定在全校开展构建高效课堂、优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活动,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力。争取用三年的时间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本学期以来,在学习借鉴一些学校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我校结合学生实际提出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模式来构建高效课堂,在此模式下我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实践,不断的反思、改进,全面切实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并将新课程的全新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与学生学的实践之中,促进自己和学生的发展。“先学后教”,是我借鉴学习上海静教院附校和青浦一中的课堂教学改革,以“预习突破的独立学习”模式。实际上我的课堂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学生的独立学习为主的预习;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以教师为主导难点讲解、拓展;学习反馈当堂的效果检测。因此在具体实施中,我首先通过课时学案引导学生课前自学。制定预习的学案,尽可能的基础、简要、实用。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基础学习、探究学习、基础练习、效果检测。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基础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再让学生掌握较难的探究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每个学生在预习时,首先明确目标,了解每课具体的学习目标要求。即通过预学,让学生能知道自己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第二,通过阅读、填充、思考、练习等方式,发动所有学生全力投入,鼓励“自读”“自做”的独立学习,同时要学生将要学的内容进行清楚的区分,知道哪些内容是自己看看就能懂的,哪些内容是自己看了还弄不懂的。上课学习就有了重点和针对性。第三,有了学案导引预习,学生能够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至少能够自己看书。同时,有了预学习,课堂上也就有了真正的“议”,我懂了你没懂的地方,我可以讲给你听,我不懂的我提出问题。这样,同学之间真正“合作探究”的就出现了。在学习《古代的经济政策》时,在学案效果检测中我采用了2013年山东卷的一个高考题:《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此题关键词“名田”的意思是购买土地,该规定的目的防止商人兼并土地。“田货”的意思是土地和财物。但因为材料问古文,不好理解,就出现不同的选项。我就听见了一小组的同学的探讨:甲说:“我选C,因为贾人有市籍,及家属……敢犯令,没入田货。”乙马上批驳说:“不对,‘皆无得名田,以便农。’这又是何意?与‘农’又有什么关系?”其他连为同学也附和说不能选C,一位说:“可以肯定是对商人的限制,若敢违犯,就会惩罚。”另一位同学也说:“材料没有明确说限制商人经营范围,A不能选。C也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结合古代经济特点和政策选D比较全面。”甲接着说:1“有一定的道理,‘田’肯定与土地有关,‘便农’及维护小农经济。”“就是,”乙同学:“说古代限商、抑商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小农经济,巩固统治,D应是正确的”。在探讨中他们达成了一致,随后甲同学看着站在一旁的我问:“老师,我们对吗?”我不仅告诉他们答案正确,而且还告诉他们“皆无得名田”意思即商人及其家属都不能购买土地,并且引导他们明白:该题实质上要考查知识点是“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在争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以学定教”要求一切从学生出发,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终极追求。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