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掌握词汇量不多的现状分析及策略摘要:要使低年级的学生掌握丰富的词汇量,就要联系日常的生活,结合他们年龄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关键词:生活;比较;拓展为什么低年段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比较少呢?我想不外乎这几个原因:一、儿童掌握词汇量少符合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朱智贤指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低年级儿童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直接可以感知的,这时儿童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面前的具体形象或其生动的表象相联系。因此,可以看到我们教学所用的教科书具有非常丰富的图画来帮助孩子积累词汇,而儿童在和同龄人交流或课堂上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所用到的词语是非常形象和直观的。比如说低年段的儿童在概括图画或者是文章常常只会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说。二、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家庭是否有意识培养孩子的词语语感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一部分家长很注重孩子的学前教育,包括教给孩子一定的汉字,书写自己的名字等等。但是也有一部分家长并没有这种意识,他们大多数认为说普通话,认识一些汉字是读书以后的事情。三、课堂上孩子是否有效地掌握了词语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词语教学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低年段,更把字词教学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因此在课堂上也出现了整节课教师花大量时间教学生字的结构、笔顺以及解释词语的现象。但是由于很多时候教师只注重了表面的理解,仅仅把这个词语表示的意思讲给了学生听,并没有进一步创造条件让学生去理解,去运用,因此课堂上孩子很容易造成掌握词语不牢固,流于表面理解,并未形成属于自己的词语知识结构,一旦离开课堂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离开课文这样一个特定的载体,学生就很容易遗忘。那么,如何使低年段的学生掌握较多的词汇量并且能够尝试在平时的交流或写作中运用呢?作为教师,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个良好契机,来丰富低年段孩子的词汇量。策略一:联系生活理解词语,让词语充满生活气息我们发现,低年级教材中选取的课文都是非常生活化和浅显的,像《鲜花和星星》《蚂蚁和蝈蝈》《看菊花》等等,如果将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同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那么,儿童才会兴致高昂,乐于表达,易于积累。小学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语言是从生活中来的,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词语当然就可以回归到生活中去理解。理解“络绎不绝”,不妨让学生想想节日里商业街上的情景;理解“体贴入微”,不妨让学生想想关心他们的长辈们是如何对待我们的;理解“同心协力”,不妨让学生想想班级中的每个同学是怎样为班级荣誉出力的……其实,除了让孩子演一演这种理解词语的形式之外,还可以采用画一画等其他的形式。当词语成为鲜活的画面,就被赋予了情感的温度。致使这些词在学生的心灵上鲜活起来了,精神和语言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这样的词语教学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策略二:通过找意思相近的词,理解非形象化和动作化的词语有一些词语,课堂上单独拎出来要孩子说出它的意思是非常困难的,那么,运用对比的方式就好办得多了,孩子也容易理解。教学词语:渐渐词语来源:苏教版第二册《乌鸦喝水》教学过程:小黑板出示句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师:读读黑板上的两句话,表达的意思一样吗?生:不一样,第二句并没有说水是怎么升高的,而第一句话中有个“渐渐”,就表示水是慢慢升高,不是很快的。师:你说的很棒,渐渐就是慢慢的意思。那么,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渐渐变化的呢?生:天渐渐黑了!生:雨渐渐小了!生:我渐渐长大的!师:看来小朋友们已经学会这个词语了。启示:教材中是非常规范的语言文字,他们在学生生活中常用的,常听到的词语是相近的。因此有些词通过找意义相近的词语就很容易理解。就如上述例子中的“渐渐”,当学生知道它就是平时生活中“慢慢”的意思时就一下子打开了思路,话语面就开阔了很多。像其他的一些词语,如“兴奋”“称赞”“骄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