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肥西县上派学区中心学校卞从旭教育不断向前推进,对教育者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教师的任务不单单是传授课本中的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传授知识信息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已是社会向每个公民提出的神圣任务。国家在改革、社会在进步、生活在各个层面的人们都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娃娃抓起,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孩子们都处在各种能力习惯的形成时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1、和谐的氛围,是创新的土壤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由地学、思、疑、问,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想敢做,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教师在课堂中还应该常用鼓励的语言来保护孩子创新的欲望。“谁还有不同的看法?”“你真行!”“你给大家讲讲好吗?”一声声鼓励表扬的话语送入孩子们的心田,让每个孩子都有一种美好的心境,创新的火花也就会在这种心境中爆发。同时,在教学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我并不把它单纯地作为一种枯燥的知识去讲解,而是将各知识点设计成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愉快学习。例如:在学习《科里亚的木匣》时,我与学生分别在教室中各走十步,让学生比较我与该同学十步的距离,并怎样同等式进行表达。话音刚落,班里顿时沸腾起来,有的学生测量全程,有的学生各测一步,有的在估算······形式灵活多样,最后大家各抒己见,交流经验,创新不断。既理解了课文中的测量方法,又有较多的创新,事半功倍。2、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灵魂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想象力的发展,可以直接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课文中的文章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包含着丰富的感情,优美的语言会使你身临其境,丰富的感情会触动你的心灵,让你与作者同喜同泣,学习课文时善于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孩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使自己的想象力更丰富。因此,教师应该凭借小学语文教材,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在联系四幅插图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后,可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课文有第五幅插图,你认为该怎么画呢?学生画完后互相交流,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人叹为观止:有的说:“我画的是这个人看着一个个变黄的小葫芦,坐在地上伤心地哭了。”有的说:“这个人看到那些变黄的小葫芦,他想,看来这葫芦还真难种,我还是种别的吧!”有的说:“这个人现在很后悔自己当初每听邻居的话,于是他跑到邻居家,向那位邻居请教。”有的说:“我画的是,这个人望着像大南瓜那么可爱的葫芦在笑呢!”有的说:“我画的是这个人正坐在地上大哭。原来,他第二年听了邻居的话,看见叶子上有几个蚜虫,就赶紧给葫芦打了许多药,结果,不几天,葫芦叶子枯黄,小葫芦全掉在地上了。原来,他不识字,打的全是除草剂。”······再如教学《坐井观天》,针对课文结尾的空白,教师就可引导学生想象,如果青蛙跳出了井口,它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学生通过想象,就会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寓意。又如在学习《火烧云》时,寻找契机,引导学生想象课外中的画面,再激发引导他们想象火烧云变化的形状,让他们交流,这样不仅使想象有创新,而且口语交际能力大幅度提高。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想象资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适时的为学生创造一些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大胆质疑,是创新的基石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创造都是从好奇开始的。它能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乐于思考事物的奥妙,善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