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围城》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黎浩内容提要:研究钱钟书《围城》塑造人物形象的妙法-----比喻艺术,对于热爱文学的青年特别是初学创作的人是很有意义的。《围城》中所用的比喻句不但多而且灵活,所刻画出来的人物各个都栩栩如生。本问重点讨论下面的四个女性:一、放荡不羁的鲍小姐;二、孤傲自赏的苏文纨;三、洁如明镜的唐晓芙;四、虚荣狭隘的孙柔嘉本文还拟从欣赏的角度分析《围城》的语言。钱钟书先生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十分幽默、风趣,其活用反语、文言词语和英文词语恰到好处,无愧是一位“语言魔术大师”。关键词:人物、比喻、语言、讽刺钱钟书是二十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学者之一,先生学贯中西、博通古今;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以深邃独特的思想、新颖广博的知识和幽默的文字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围城》是先生唯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描绘了旧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深邃地挖掘去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寓情于理,见解独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精品。一、塑造人物形象之妙法-----比喻艺术巴金在首届矛盾文学奖颁奖大会上指出:“一部优秀作品的标志,总是能够给读者留下一两个叫人掩卷不忘的人物形象。中外古今的名作,所以能流传久远就在于它的人物形象,以及对当时生活的深刻描写,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由此看来,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在历经尘封几十年之后终于被人们认识到其卓越价值,这与钱钟书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有很大关系。在,《围城》这部知识密集度最大的中国现代“学者小说”中,钱钟书以其广博的学养和卓越的联想借助数百条巧妙而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爱憎,成功地站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塑造了一批新儒林中呼之欲出的诸生相,真实、深刻地展现出他们所处社会的畸形生活画面,具有相当强烈的社会意义,被美籍华人、著名文艺评论家夏志清誉为:“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苦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尤其比任何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优秀。-------对未来时代的中国读者,这将是民国时代的小说中最受他们欢迎的作品。”著名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在其〈中国文学史〉中也对〈围城〉评价甚高。〈围城〉在世界各地不胫而走,被译为英、俄、日、意、法、荷兰等十余种文字。可见,研究钱钟书《围城》人物塑造的妙法─比喻艺术对于学界─特别是一些热爱文学并且在创作的道路上蹒跚学步的人,是很有意义的。下面,我就从小说《围城》中选取与主人公方鸿渐关系密切但性格截然不同的四个女性,来谈谈钱钟书运用比喻塑造人物形象的妙法。〈一〉放荡不羁的鲍小姐她出场时钱钟书是这样描写的:“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在热带热天,也许这是最合理的装束,船上有一两个外国女人就这样打扮。可是苏小姐觉得鲍小姐赤身露体,伤害及中国国体。”①让我们一眼先窥见这位女留学生出洋留学,学回了连当时外国人也少有的出位装束,隐约暗示了她爱招蜂引蝶的个性。为了继续突出这个人物的形象,发展主题思想,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随即便别出心裁地捕捉住与其神似的事物来比喻:“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火起,口角流水,背着鲍小姐说笑个不停。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使读者惊骇地发现鲍小姐——就像‘熟食铺子’,就像‘局部的真理’——形骸毕露,很好地为下面写她玩弄方鸿渐的故事张笔。这样一语中的比喻,把鲍小姐淫荡的形象凸现出来,寓强烈的讽刺于轻松的笔墨中,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此后,作者为了使人物“形神兼备”,丰富读者对她的印象,还不断运用比喻,进行点染。如:“鲍小姐纤腰一束,正合《天方夜谭》里阿拉伯诗人所歌颂的美人条件:‘身围瘦,后部重,站立的时候沉得腰肢酸痛。’长睫毛下一双欲眠似醉、含笑、带醉的大眼睛,圆满的大嘴唇好象鼓着在跟爱人使性子。”②这段话直透出她具有肥腻辛辣的引力,使读者在想象中仿佛看到了鲍小姐娇痴、诱人的音容笑貌。再如:当她勾诱方鸿渐的苟合之事被管船舱的阿刘发现后,“脸飞红,大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