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的几点思考第一篇:关于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的几点思考关于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的几点思考郭爱兰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也是每个家庭和学生关心的大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就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历时一年半、1500余次座谈会、研讨会,23000余人次参与,210多万条公众建议,40轮大修改,甚至总理都亲自开了5次座谈,关系中国教育未来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已于2010年2月28日向社会公布。到3月28号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对《纲要》的总体认识通观全文,其顶层性、前瞻性、战略性、创新性特征得到了充分体现,它是科学务实的,且立意高。《纲要》是新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中长期规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战略行动。全面地规划了国家未来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走势与方向,是指导我国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教育发展30年,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教育的经验教训,经过了多次调研和反复论证,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集中了人民群众和专家学者的智慧,凝聚了各级领导的心血,来之不易。所以,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一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大事,《纲要》的制定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民主科学决策。二、《纲要》的突出特点1、《纲要》(征求意见稿)突出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第1页共12页《纲要》把改革开放作为教育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把兴利除弊改革发展作为主题,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教育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为突破口,把这些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成果写进了《纲要》。从而明确了教育的战略地位、根本要求、发展动力、基本政策和核心任务,针对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提出未来改革发展的任务和要求,描绘了教育改革发展的美好蓝图。《纲要》工作小组副组长兼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直言:此次《纲要》特别突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2、《纲要》(征求意见稿)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其中的每一句表述,都是对教育现状与问题的客观反映;其中的每一项措施,都是对人民群众需求与愿望的积极回应。根据征求意见稿,未来10年我国教育领域将开展10项改革试点,涉及推进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大学制度、深化办学体制、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等。3、《纲要》(征求意见稿)立足国内国际形势,贴近时代发展的脉搏。在“序言”即制定《纲要》的背景中,紧密联系国内国际形势,从实际出发,我们读出了强烈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严峻的形势与任务要求我们加快搞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要不断开辟教育工作新局面、新境界,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4、《纲要》(征求意见稿)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战略目标明确。《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纲要》规划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要实现的目标,令人鼓舞,非常振奋,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教育改革发展的美好蓝图。它紧扣国情,实事求是,目的明确。我们相信,在这些宏伟目标的指引下,教育能够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事业,成为群众拥护的工程。《纲要》(征求意见稿)要求: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第2页共12页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